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以及农村劳动力就业向二、三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村土地呈现了适度规模经营的趋势。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学术界研究农村土地问题,乃至“三农”问题的一个热点。本文以温州市为对象,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等,回顾总结了其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进程、发展现状、特点与成效,分析了存在问题及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促进温州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为推进温州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等提供支撑。温州地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0.3亩。1978年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后,温州家庭工业和商业发达的乡镇随即出现土地流转,然后随着家庭工商业的发展而逐步扩大。其历史进程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贴钱代种)阶段(1980年~1985年)、快速推进阶段(1986年~1996年)、调整发展阶段(1997年~2000年)、加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截止2010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4.43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7.05%。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土地流转的鼓励扶持,温州各地积极创新流转模式,土地流转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目前主要经营模式包括:村集体主导模式、村集体发包或招投标模式、中介协商式转包、社会化服务模式等。并呈现出多样的特点:土地流转形式多样,但以转包和出租为主;流转方式缺乏有序组织,以农户自发流转为主;流转对象趋于多元,但主要是家庭农场或专业大户;流转的稳定性不强,时间以中、短期为主;土地流转价格随行就市。从发展情况看,其成效主要有以下几点: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丰富了现代农业内涵。本文指出了当前温州农村土地流转在程序规范、市场机制、服务体系、矛盾纠纷、支农政策等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其在观念、利益和制度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障碍,最后从完善法律制度、培育流转市场、健全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流转保障、创新流转机制等六大方面,提出了促进温州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