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影响实际经济的机理早已为实践所证明。但是,不同的微观基础,不同的政策手段和内容,不同的政策运行机制,存在不同的效果。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政策基础与手段明显不同。对于具体的市场,应该有一个效益最大化的货币政策体系,这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孜孜以求的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经历了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也正在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调控体系正在得到逐步改进和完善,政策手段愈加灵活、有效。对这一领域学习并研究是本文的目的。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界定,明确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实施后预定目标的评价,尝试着建立一些评价指标体系,揭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从属性特征和政策效应的局限性。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与传导机制的关系,说明了我国货币运行机制的特点。第三部分分析转轨时期中国经济波动特征,提出用适应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调控经济,促进微观经济机制的建设,财政政策只适宜作为短期性的“相机抉择”政策,应以总量微调为主,对结构进行优化。第四部分总结中国产业结构的货币调节特征,促进产业结构和货币政策的相辅相成关系,增强货币政策作用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