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1979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保险业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转化的过程并不顺利,保险的保障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这就需要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本文讨论了保险需求的内部结构,根据动机不同划分了保障需求和保值增值需求。研究了财富、收入、风险防范、资金收益率、政府行为、保险的可得性和其他因素对中国保险需求的影响,寻求衡量影响因素的相关变量,建立了中国的保险需求函数。在实证方面,分别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通过简化影响因素,并经过一系列假设,得到保险需求增长的一般化模型,分析了均衡的存在性、稳定性、均衡增长路径和增长源泉。保险深度增长的两个源泉,一是保险投入深度增长所做的贡献,二是保险需求有效性增长所做的贡献。在均衡条件下,保险深度增长率仅仅取决于需求有效性的增长率,保险投入比率的增长短期内对保险深度增长率产生影响,但长期来看,保险深度增长率将会回到需求有效性增长率的水平上来。 最后,本文建议提高需求的有效性,促进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促进保险业内涵增长。宣传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居民风险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加强对保险公司行为的约束,提高行业诚信水平;加强创新,提高保险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保险营销体制改革;实施合理的保险产业政策;完善保险税收结构,发挥保险税收的杠杆作用;关注收入结构和家庭规模变化对保费的影响等。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保险需求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讨论,描述了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转化的路径;从财富、资金收益率、政府行为、保险的可得性等视角研究对中国保险需求的影响;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单位根检验,对保险需求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了保险需求增长的一般化模型,并对模型均衡的稳定性、存在性和均衡增长路径进行描述,得出了保险增长的源泉。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限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可获得性,模型的解释能力还不足够;对保险需求增长的一般化模型的分析还可在人力资本以及需求有效性的扩展方面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