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蚓触圈是蚯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在蚓触圈内,蚯蚓将污泥中不溶性有机物降解转化为作物、微生物等可以吸收利用的可溶性有机物质,改变着微生物的数量以及种群的结构。蚓触圈中的蚯蚓粪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营养物质等,可以作为微生物代谢生长的良好载体。目前,关于蚯蚓粪农用的研究较多,但是将其与污泥混合,直接降解污泥的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将蚯蚓粪添加到污泥中,研究蚯蚓粪对污泥的降解作用,探究此过程中基质氮、磷的转化,以及其对降解速率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基质理化性质的变化、氮磷的矿化及其与相关酶的相关关系等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为后续蚯蚓粪应用于污泥的降解及堆肥的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以本试验室内培养蚯蚓所得的蚯蚓粪和本区污水处理厂所得脱水污泥为原料,分对照组与试验组两个试验组。混合稳定7天后开始试验,在恒定温度及湿度条件下,进行堆肥试验,每天翻动通风,试验7天一周期,共取样六次。本试验所得结果如下:1、蚯蚓粪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将污泥与蚯蚓粪混合,促进并激活了污泥中大量的微生物的活性,加速了基质氮磷的矿化,同时也增加了矿质氮、速效磷的含量,以此说明了蚯蚓粪积极地促进了污泥的降解。2、基质降解过程中,试验组中pH、EC、含水率及有机质均较其他试验组有明显变化:pH的下降幅度最大,与最初基质相比,下降了9.42%;EC的增加量说明基质的矿化程度高,EC最终高达3030μs·cm-1,其增加率比对照组高出近15倍;含水率也下降最多,下降了10.59%;有机质含量的下降较少。3、从蚯蚓粪、时间以及两者间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蚯蚓粪、时间及蚯蚓粪和时间的交互效应与各指标(除铵态氮外)都呈现极显著相关性(P<0.01),蚯蚓粪因子对除铵态氮以外的其他指标均有较大贡献率(大于50%);整体来看,蚯蚓粪属于主要的贡献因子。4、试验组中硝态氮含量明显增加,比试验第1天同比增加了77.79倍,累积速率达61.54mg·kg-1·d-1,对照组硝态氮含量基本未发生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混合试验组基质中硝化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显著,从而积极的促进了硝态氮的积累。5、矿质氮与速效磷的含量表征了基质氮磷的矿化程度,在试验第12天试验组基质的矿质氮含量明显增加,增加速率为86.02mg·kg-1·d-1,在堆肥完成时速效磷的含量也有了55.50%的增加值,说明混合有利于基质中氮磷形态往易于吸收利用的有效态(矿质态氮、速效磷)方向发展,提高了生物有效性。6、总氮、总磷含量的下降表现为基质氮磷的损失。在试验期间,试验组基质总氮的下降量最少,其下降速率是对照组的1/25,而总磷含量的下降率最大,是对照组的11.16倍。说明在降解过程中,添加蚯蚓粪仍然不能阻止或抑制基质中的氮磷营养元素的不断损失和减少。7、理化性质、相关酶及氮磷间存在相关关系,而且它们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从本试验分析可以看出:极显著(P<0.01)的相关关系表现在有机质、EC和其余指标间,含水率和各氮形态、蛋白酶、脲酶、速效磷、磷酸酶间,pH和各氮形态、蛋白酶、脲酶、磷酸酶间。在相关酶方面,蛋白酶和总氮、铵态氮及硝态氮间,脲酶和总氮、硝态氮及矿质氮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但其他指标之间的密切程度不明显。此外,蛋白酶和脲酶的相关关系也极显著(P<0.01)。本试验研究主要揭示了蚯蚓粪对污泥降解过程中氮磷转化及矿化的影响,明确了蚯蚓粪对污泥降解的积极促进作用,有效态氮磷(矿质氮、速效磷)的含量明显增加,基质含水率、pH及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同时EC含量的增加,使得基质能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污泥的“三化”处置要求。本试验研究为蚯蚓粪的进一步研究及利用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