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因素对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含量的影响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an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世界三大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玉米穗腐病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一种重要病害,穗腐病病原菌产生的伏马毒素严重影响玉米的食用价值和可销售性。伏马毒素是一类由拟轮生镰刀菌(Fusariumverticillioides)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不仅可以导致马脑蛋白质软化、猪的肺水肿等致命病症,而且能增加人类食道癌风险。基于它们的毒性,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已将FB1列为可能的致癌物质(2B组)。本文以棉铃虫和玉米螟为供试昆虫,产毒能力不同的两株拟轮生镰刀菌为供试病原菌,在玉米抽丝期进行单独或混合接种,研究了害虫、致病菌为害及气候条件对玉米穗腐病和伏马毒素积累量的影响。同时,对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南、河北和山东六省玉米中FB1和FB2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如下:   害虫和致病菌为害均能加重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并提高玉米中伏马毒素的含量。棉铃虫与玉米螟相比,对环境更敏感,在适当的温度、降雨量及相对湿度条件下能够生存,而玉米螟与棉铃虫相比,对降水量及相对湿度不是很敏感,环境温度、降雨量及相对湿度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对玉米螟的生长影响不大。在相同害虫为害的情况下,降水量高和相对湿度大更适合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因此,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要想降低穗腐病的发生,应着重防治主要害虫,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控制种植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能有效控制玉米穗腐病的发生。致病菌的致病力和产毒能力主要受自身条件控制,与气候因素关系不大。   对2011年来自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南、河北和山东六省玉米样品中FB1和FB2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六省玉米样品中伏马毒素含量及污染水平显著不同。山东玉米样品污染水平(FB1为81.1%,FB2为67.9%)显著高于甘肃(FB1为24.5%,FB2为16.0%),宁夏(FB1为19.2%,FB2为42.3%),内蒙古(FB1为45.8%,FB2为33.3%),河北(FB1为38.9%,FB2为22.2%)和河南(FB1为50.0%,FB2为20.0%)。山东聊城样品中伏马毒素(FB1+FB2)平均含量为2496μg/kg,高于2000μg/kg的美国限量标准,但低于4000μg/kg的欧洲限量标准。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南、河北五省玉米样品平均伏马毒素(FB1+FB2)含量分别为555、175、373、354和251μg/kg。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