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如加拿大批评家琳达·哈切恩所认为:在经历了数百年殖民主义奴役的加拿大,它的文学,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浓重的历史和政治的气息。人类所有的理解体系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审慎的构建,即便是曾经让被殖民国家像真理一样去遵循的宗主国的意识形态也只是宗主国对被殖民国权力意志的体现,所以当殖民权力被瓦解时,它的意识形态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而对原有权力和意识形态的挑战和诘问反映在加拿大文坛上,着重体现为对曾经占主导地位的宗主国殖民历史的戏仿和对那些曾经被忽略的边缘史实所展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热情,并使在前后两者之间形成“互文”,引导读者重新审视历史、政治、权力与意识形态。加拿大当代小说家韦恩·约翰斯顿创作的《梦碎之地》堪称此类作品的典范。在小说中,作家以犀利的笔端为读者铺开一张“历史”的大网,通过文本间的相互指涉、引用、戏仿、修正、位移与重构,对早已文本化的正史(普劳斯的《纽芬兰史》)进行了颠覆与解构;在截断正史表层线形叙述的同时,着重致力于重构湮没于其中的边缘史(纽芬兰的被殖民史),展现了以往正史不曾示人的面貌,还原了历史多面性的特点。约翰斯顿凭借“互文”技艺实现了多种话语(中心与边缘)、声音(强势与弱势)、题材(文学与历史)的对话与融合,故而想拨开小说中纽芬兰“历史”的迷雾,“互文性”确实是一把精到的解读“金钥匙”。强调任何文本都是对它文本的吸收、镶嵌、转化、戏仿的“互文性”理论将文学研究拓宽至社会文化层面内多种话语势力关系的探索。本篇论文在小说文本详读的基础上,以“互文性”为理论依据,根据其特点、技巧及产生效果等角度去阐释小说中法官普劳斯,女作家菲尔丁,以及主人公乔所叙述的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文本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去挖掘当外在的历史,政治世界和内在的小说虚构世界溶于一体,当虚伪、空洞的殖民历史被解构,被断裂开来时,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怎样一部生动、鲜活的反殖民历史;并由此印证约翰斯顿的创作主题:将目光聚焦正史(殖民史)之外的历史裂隙,彻底瓦解用权力堆积起来正史本身,颠覆隐藏在它们背后正统的价值观和历史意识,昭示后现代多元价值、多元真理并存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