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反映着世界,而绘画作为其中的一个门类,也同样具有精神生产活动的属性。但是,绘画创作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时常伴有进退维谷的状况,阻力与前进共生并存。绘画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对困难的征服,困境的出现往往是思考带来的,它伴随出现的是上升的可能性。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作茧自缚,而要破茧成蝶。这其间包含着选择的问题,选择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明晰处境与知晓发展的空间。绘画作品传达的信息量时常少于它的承载量,信息量对于绘画本体来说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信息,即透过作品的气息所达到的移情或通感;另一方面是内部因素,即构成绘画自身要素之间的关系与来源。对于绘画现象的分析与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加清醒、准确地对绘画作品与画家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艺术鉴别力的形成和艺术立场的确立对于实践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将“借用”现象限定在绘画领域内进行探讨。我们知道,任何现象都会因不同的视角而不止一次地被重新审视和定位,甚至引起争议,正是这种包容性和对抗性的博弈为绘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开拓了无限的空间。绘画中的“借用”现象极其普遍且多样,其中既有图像间的“借用”,又有形式语言的“借用”,还有题材的“借用”。模拟、移植和改造是形成“借用”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绘画的终极目的要落实到创作上,靠创作来体现。因此,以创作为基准研究绘画现象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通过对绘画中“借用”现象的层层分析,试图去除其表面的遮蔽,进而界定现象属性间彼此的范畴和界限,并将其分为非创作状态、准创作状态、亚创作状态和创作状态四种性质类型。借此在绘画艺术发展的自律与他律的交织中批判地反省,借鉴地吸收。在研究最后探讨了绘画中“借用”现象与艺术的本质和创造力的关系,全文强化了画家自主创作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并期冀唤起绘画创作的精神重建,从而解决创作中的实际问题,实现艺术家自身确证的最大化。因为思想是绘画的灵魂,人文精神是绘画的体现,借助思维方式赋予绘画以生命则是艺术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