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和文学著作,也是作者司马迁的“一家之言”。司马迁在“百虑一致、殊途同归”的思想指导下,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第一次把从先秦到汉初的学术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整合。他根据自己的标准把各家有价值的学术吸收到《史记》的学术思想体系中,成为他“一家之言”的有机组成部分。黄老学说从战国中期兴起到汉初大盛,汉初统治者在民生凋敝、百业待兴的情况下选择黄老学说作为治国方略,取得了辉煌的效果。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本人深受黄老思想影响。这些都促进司马迁对黄老学说关注、思考、吸收和改造。最终,黄老思想融入司马迁的思想体系,成为他“一家之言”的一部分。
司马迁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举凡人类精神文化财富都在他著述的范围内。卷帙浩繁的《史记》隐含着一部先秦至汉初的学术文化史,黄老学术史也不例外。黄老学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学术,是从战国中期以来的客观存在,但是《史记》首先予以命名。也是《史记》在《老子韩非列传》、《孟子荀卿列传》、《乐毅列传》等传记中记载了黄老学说的发展史,如果没有《史记》,后人将难以了解黄老学的许多方面。《史记》不仅有史实的记录和理论的概括,作为纪传体通史,更重要的是塑造了活生生的黄老人物,如张良、陈平,这些人物的行事、言谈可弥补其理论阐释的不足。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典文学在思维方式、审美倾向、艺术追求等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秦汉文学中,对屈原和汉赋的影响都相当典型。而司马迁在文学上受益于屈原和汉赋,他本身又对道家黄老学具有很深的研究,因此在文学观念和文学实践上也具有道家特点。研究司马迁和黄老学的关系对于我们全方位地深入研究《史记》,从而提升文学角度的探讨,也是很有意义的。
本论文主要研究《史记》中有关黄老学的问题,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其中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黄老学、司马迁和《史记》有关黄老学问题研究现状。黄老学是一门很复杂的学说,本论文并不打算深入研究所有黄老学理论,而是立足《史记》,研究《史记》视野中的黄老学。首先,第二章讨论在司马迁父子的心目中,黄老学是一种什么面目。先秦文献中没有黄、老并称的情况,司马迁首先给黄老学命名。在《史记》中,司马迁用“道”或“道德”称较早的道家学说,用“老子”称庄子所代表的一派。认为黄老学就是老子所创立的道家在战国中期到汉初这段时间内的发展,庄子所发展的老子学说还没有被认为是道家的一派。司马迁认为黄老学的学术渊源来自老子。《黄帝本纪》显示司马迁笔下黄帝形象不仅受儒家影响,也具有黄老气息。黄老学说的刑德思想是黄帝形象的内涵。司马谈对黄老学的理论概括,主要体现在《论六家要旨》中。
第三章分析司马迁对黄老思想的接受和发展。司马迁既赞赏儒家的德政,又推崇黄老无为式的治国。他认为这两种政治模式都从民众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具有共通性。司马迁最欣赏的吏治是黄老式的“循吏”。他认为好的吏治就是因民便利而立法,循法而治,不生枝节,不扰百姓。司马迁提出“善者因之”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主要受到黄老学说影响。他认为经商需要“推理去就,与时俯仰”,也和黄老思想相符合。司马迁认为法律是一切的准绳,法律高于人的意志。他还主张宽刑约法,反对严刑酷法。此外,司马迁在军事思想、处世思想上也受到黄老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分析《史记》记载的重要黄老人物。伊尹、吕尚的政治行为具有某些黄老特征,为黄老思想产生提供实践基础。同时他们被后来发展起来的黄老学派黄老化了。春秋时期的管仲、范蠡具有比较明显的黄老思想,在各自的政治人生中有所运用。汉初是黄老学应用于社会实践的重要时期。萧何、曹参参与主持了清静无为的治国实践。张良、陈平则从黄老思想中发展出明哲保身的方法。此外,《史记》还记载了直不疑、汲黯等形形色色的黄老人物,从多方面展现了黄老学的面貌。
第五章主要探讨《史记》所见的黄老学和秦汉重要学术的关系。黄老思想和儒家思想互相影响和吸收,人物实践上具有一定互补趋势,但在政治上相互斗争。黄老思想和法家思想在理论上互相影响和吸收,在实践上有融合也有斗争。方仙道的发生发展受到黄老学说影响。黄老人物被神仙化。黄老学说注重养生,借鉴方仙道的养生方法。
总之,本论文通过深入挖掘司马迁思想体系中对黄老学接受与发展的内容,为司马迁思想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通过深入分析司马迁笔下的黄老人物,为《史记》人物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通过清理《史记》中有关黄老学说的内容,为黄老思想研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观察与分析《史记》,包括其中的文学蕴涵,开掘其中的人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