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祠神信仰是宋代研究的重要层面,国内外学界虽已给予其长期的关注,并指出灵验性是兴盛发展的核心内容,但总地来看,这些关注的地域偏向性较强,主要以内地为主,对边疆祠神注意过少。本文选取西北地区最具特色的湫神、宋主力陕西军所奉军神三圣神以及国家输出忠义观念的重要媒介边臣祠神信仰作为研究对象,考察这三种信仰进入国家正祀体系及实现内地化的脉络与地理特征。本文认为,湫神信仰是以高山间开阔深邃的水体为依托的信仰群,灵验性以水体规模为基础。其早在先秦时就已进入国家祀典,后因雍地的没落及自身水体的缩减而落寞。后湫神数量增加,并经历了职能、形象上的转变;又因地近京师,加之高度的灵验性,再度进入正祀体系。也因空间上的邻近,宋初其得以在太宗与宋偓的“祥瑞”表演中担任主角,并获转封。神宗以后,西北开边带动了湫神的持续扩散、职能增添及对其的封赐,但其未能向南开拓,乃缘于其对地理环境的独特要求。三圣神信仰则起源于流行关辅地区的蜥蜴求雨法。北宋中,因生态环境的恶化被民众立庙奉祀,后因助战有功受军士申报进入国家正祀,并随陕西军的流动向东南、西南两线传播。高宗时,朝廷出于向军民劝忠的需要,将原祀主三蜥蜴替换为真实人物三忠臣;蜀中大族景氏则在此基础上,将其改为景氏三兄弟,塑造成家族和地方英烈。蒙元入川后,这种景氏三圣神又随东去的移民向长江中下游地区传播。与前二者不同,边臣祠神在设立和封赐上几乎完全由官方主导,并以徽宗朝和高宗朝为节点,以国家的内外患情为背景,呈现出阶段性的地理布局上由岭南、西北并存到西北独有再到缘边分布的特点,表达着国家忠义观念的变迁。本文从历史文化地理的视角切入,认为常被忽略的地理要素在祠神信仰进入国家正祀体系的过程中,非但重要,还发挥着多种功能。地理环境不仅仅作为事件的背景,有时是推动事件发展的主要因素。对边疆祠神信仰在两宋之际的发展、传播来说,政治宣传与军事因素的影响,比唐宋变革论话语所强调的商业因素要突出得多,本研究皆尝试予以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