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R的溶液浓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s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Wood首次发现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直到1971年Kreschman提出了电介质-金属-电介质3层棱镜耦合模型才使得SPR应用到传感领域。1992年,美国华盛顿大学Jorgenson博士提出以光纤作为载体实现SPR。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光纤问世以来,就以其低损耗,远距离传输,微小化在通讯和传感器领域得到了普及。光纤SPR传感器兼具了光纤的微小化、远距离传输以及SPR的高灵敏度和实时监控。  目前,溶液浓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在食品、化工、制药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中,电介质的折射率发生变化使得SPR的效果发生改变,而大部分溶液的浓度都与折射率有着线性关系,如此便可实现溶液浓度的测量与传感。  首先,本文讨论了基于SPR传感器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平面波导、表面等离子波、光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波几个方面阐述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传感原理。SPR的基本原理是光入射到金属-电介质交界面处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波(Surface Plasmon Wave,SPW),在入射光波长、入射角、电介质折射率相匹配时,SPW与入射光在电介质中的倏逝波发生耦合即发生了SPR,使得反射光能量降低。  其次,介绍了棱镜耦合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传感原理以及制作方法。详述采用真空镀膜的过程,设计了信号放大电路及其PCB图,并完成制作。结合信号采集卡和VB软件搭建了完整的溶液浓度自动控制系统。相较于当下工业化的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本论文中设计的产品成本更低,可以在更多领域广泛使用。  最后,以多模-单模-多模结构的光纤为载体制作了微小的SPR传感器,以甘油溶液为试剂,用origin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拟合,测定该传感器对折射率的灵敏度可以达到2500nm/RIU,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生产所需。同时在镀膜中采用的不对称镀膜一方面降低了对实验设备的要求,另一方面拓宽了测量范围,有比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论文研究了实验室制备多孔氧化铝(AAO)模板的全过程并且采用电化学沉积法以AAO模板为工作电极沉积得到直径与AAO模板孔径一致的金属单质或合金纳米线阵列;在此基础上,针对Co
费米子和玻色子由于自旋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统计性质。费米子满足泡利(Pauli)不相容原理,从而由费米子组成的系统遵从Fermi-Dirac统计。而玻色子组成的系统遵从玻色-爱因斯
纠缠是量子信息理论中核心内容,是目前实现量子信息的主要手段。最近发现的通过量子谐错来量化的量子关联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为了更好的研究量子纠缠
等离子体温度和电子数密度是描述等离子体性质非常重要的参数.如何确定等离子体的温度和电子数密度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许多学者普遍使用玻尔兹曼图表法和线宽
投影栅线法具有图像质量高、实验操作方便、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光测实验力学领域。近年来,随着近代光学理论、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