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行选择性前路或后路手术后未融合胸弯自发性矫正的长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共89例在我科接受选择性胸腰/腰弯矫形手术治疗且随访5年以上的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行前路手术43例,后路手术46例。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测量两组患者胸弯Cobb角、胸腰/腰弯Cobb角、躯干偏移、胸弯顶椎偏距、上端固定椎倾斜、胸椎后凸角、近端交界性后凸角、矢状面整体平衡等影像学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两组影响胸弯自发矫正的因素。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及术前影像学参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路组平均融合节段小于后路组(5.4±0.6 vs.5.9±0.8,P<0.001),平均手术时间大于后路组(276±28min vs.186±36min,P=0.001)。术后即刻畸形得到显著矫正,其中两组胸弯自发矫正率分别为49.5%和56.1%,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平均随访6.8±1.7年和6.3±1.3年。末次随访时胸弯自发矫正率分别为45.5%和48.6%(p=0.484),无明显矫正丢失(p=0.408)。其他影像学参数同样维持稳定。Pearson相关性检验发现两组末次随访时代偿胸弯自发矫正率均与上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倾斜呈显著负相关(前路组:r=-0.526,p<0.001;后路组r=-0.399,P=0.016),与其他因素无显著相关。术中及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无感染、血管损伤及神经损害等并发症。结论:选择性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Lenke 5C型AIS代偿胸弯自发矫正长期随访效果满意,且手术入路对于自发矫正没有影响,UIV倾斜是影响胸弯自发矫正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矫形二期前路病灶清除补充融合治疗儿童胸椎结核伴胸椎侧后凸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17例在我院接受一期后路矫形二期前路病灶清除补充融合的儿童胸椎结核伴胸椎侧后凸畸形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男8例,女9例,平均年龄7.7±3.6岁(5~14岁)。结核病灶均位于胸椎,病灶范围1~4个椎体,且无跳跃病灶。13例有不同程度的低热、盗汗、纳差、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和胸背疼痛、活动受限。所有患者先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矫形术,二期行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术,术后抗结核治疗。观察指标主要包括局部病灶有无复发、后凸畸形术后矫形及中远期随访中维持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记录功能改善情况。记录17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和置入螺钉数。测量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指标:冠状面侧凸Cobb角、矢状面局部后凸角,整体矢状位平衡。记录术中及随访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1±0.8h,平均术中出血526±275 ml,平均固定节段7.6±2.3个,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73枚,平均植入密度72.3±7.8%。术前侧凸角平均12.6±6.2°,后凸角平均67.2°±19.4°,术后即刻侧凸角矫正至4.2°±1.9°,后凸角矫正至15.7°±8.2°,平均矫正率分别为66.7±17.5%和76.6±16.6%,其他影像学参数同样得到明显矫正(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7.5±11.2个月,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均维持稳定(P>0.05)。1例患者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予术中修补,1例患者术后出现术后皮下脑脊液漏,1例患者术后出现T5椎弓根螺钉穿破内壁。所有患者最后一次随访时均未见原脊柱结核病灶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矫形二期前路病灶清除补充融合术是治疗儿童胸椎结核伴胸椎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术式,术后畸形矫正显著且并发症少,中远期随访可获得牢固融合和良好的矫形维持。目的:分析长节段矫形融合术治疗青少年脊柱肿瘤椎板切除术后医源性胸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2例在我院接受矫形手术的椎板切除术后医源性后凸(6例胸椎后凸,6例胸腰椎后凸)患儿被纳入本研究。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测量脊柱的矢状面和冠状面Cobb角以评估畸形的矫正效果和矫正丢失。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采用Frankel分级系统评估患儿的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患儿的腰背痛,采用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儿的功能状况,采用患者满意指数(Patient satisfactory index,PSI)评估患儿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脊柱后凸角度从术前76.1°±19.6°降至术后33.7°±17.6°,末次随访时保持在38.9°±17.1°,平均矫正率分别为58.6%和51.0%。7例伴有脊柱侧凸的患者,其平均侧凸角度从术前51.6°±21.3°降至术后即刻16.4°±9.3°,同时末次随访时维持在19.9°±9.3°,平均矫正率分别为69.5%和62.4%。术前至末次随访时,ODI从19.9±7.5增加至10.8±8.0,VAS评分从5.3±2.0减少至1.5±1.4。同时患儿的Frankel分级评估改善明显,其中一名患儿术后出现下肢截瘫,但在末次随访时恢复至Frankel E级。所有患儿对手术治疗均满意,PSI为100%。结论:长节段矫形融合手术是治疗脊柱肿瘤椎板切除术后胸椎或胸腰椎医源性后凸畸形的理想术式,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由于青少年椎板切除术后医源性后凸畸形发生率高,因此在切除脊柱肿瘤尤其是胸椎或胸腰椎节段肿瘤的同时应行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