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岸外上升流区22万年来沉积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海洋学意义

来源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中德合作“太阳号”95航次的SO95—17954—3柱状样上部11.2米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化学元素、粒度与粘土矿物分析,获取了大约22万年来东亚季风在南海越南岸外上升流区演变的沉积与地球化学记录。 元素比值在该站有较好的古环境意义。Zr/Rb变化呈现出冰期间冰期旋回。末次冰期(氧同位素2、3、4期)的Zr/Rb明显高于末次间冰期(5期)。Zr/Rb能够反映物源区化学风化强度:源区化学风化作用强,Zr/Rb值低。同时风尘物质的加入也会使沉积物中Zr/Rb值增大,而为南海沉积物带来风成粉尘的是东亚冬季风。17954站Zr/Rb值的变化可能指示了东亚冬季风在冰期时盛行。Ba/(Zr+Rb)可以指示生产力变化,Sr/(Zr+Rb)反映了碳酸盐含量变化。在间冰期Ba/(Zr+Rb)值较高,显示了海洋生产力较高,指示了较强的夏季风。17954孔的Ba/(Zr+Rb)呈现较强的2万年岁差周期变化,在氧同位素3期呈现最大值,指示了该时期特强的夏季风。 端元粒度模型的应用揭示出影响该站沉积物粒度的物源因素主要是半深海相/河流相泥与风成粉尘的输入比例(log(EM2+EM3)/EM1)与风成粉尘的选择性搬运(logEM3/EM2)。前者标志大陆干旱度(△CA=log(EM2+EM3)/EM1)后者标志东亚冬季风强度(△WM=logEM3/EM)。两者在最近22万年来的变化显示出,冰期的特征事实上表现为增强的冬季风强度与增强的大陆干旱度。说明物源通量比率最终与季风气候的旋回模式有关。 粘土矿物XRD分析显示,蒙脱石主要由湄公河中下游的偏硅酸盐土壤提供;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可能受东亚冬季风影响来自北部物源。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可以作为东亚季风演化的矿物学标志,相对高的比值发生在间冰期,指示强盛的夏季风降雨和减弱的冬季风环流。 最后通过对比发现,各部分研究结果相互映证。风尘端元的正态分布与伊利石结晶度一致显示该站风尘沉积物可能源自中国黄土;间冰期时的高蒙脱石低伊利石与同时期Zr/Rb的低值反映出,Zr/Rb受源区化学风化的影响,两者成负相关;logEM3/EM从氧同位素5期向氧同位素1期递增,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则恰恰相反,与该站微体古生物和中国黄土磁化率所记录的东亚夏季风从氧同位素5期向1期逐渐减弱的特征相吻合。
其他文献
那是我离满目星河最近的时刻,站在天与地之间,踩着4000米海拔的色达。那时夏天初来,我裹着棉袄,脚踝冰冷,耳垂滚烫。  女朋友跟我说要去色达的时候我们刚刚离校,争执了半天旅行的目的地,最后她摇着手机上“再见色达”这一条新闻,固执地订了双人票。于是我们数着边际草原上以百计量的牦牛,进了藏族聚居区。坐着大巴,看路人衣着眨眼间就变成深色的长袍,连着片就像滿地红霜。  大巴车上,导游银措娜姆跟我们讲,相比
期刊
海洋表面流在地球气候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几乎影响着海洋中发生的任何过程,同时也直接影响许多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如全球海上贸易和航运,海洋污染和安全等问题。因此,海流的测量尤为重要。现场观测被用于沿岸海流的测量,如欧拉法的浮标定点测量、拉格朗日法的随海水流动测量海流。但是这些观测方法成本高,观测范围有限,很难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海流的途径很多,如利用高度计海面高度数据、散射计风场
学位
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精卵发生,在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但海湾扇贝的配子发生仅见性腺发育组织学及其一个亚种墨西哥湾扇贝精子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到目前为止,海湾扇贝精子形成过
碳是重要的生源要素,以各种形态贯穿生命全过程;碳循环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本研究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以九龙江干流西溪、北溪和河口区域为研究对象,对西溪、北溪
在酵母菌中,肌醇作为膜磷脂中磷脂酰肌醇合成的前体与CDP-二酰基甘油(CDP-DAG)反应生成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肌醇及其各种磷酸化的衍生物在酵母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