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区更新因为涉及到经济、产业的发展,攸关都市转型的成败,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积极探索及急需解决的难题。在台湾为了使商业区适应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变更,满足城市人口聚集和消费者观念的改变,不得不在都市存量发展的基础上新建商业区以及挽救原有商业区衰落。18世纪中期台湾开始商业区的更新,然而无论是新商业区的建设打造,还是传统商业区的更新发展,不仅要解决空间的打造、经济、产业发展等问题,也要解决多个利益相关者协调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台湾在几十年的发展探索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达到了一定的成效,使商业区更新具有了类型多及活力高的明显特征,同时提升了都市经济、传承都市文化,成为了都市整体更新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于台湾更新经验,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及文献分析法来研究如何从具体操作层面动员多个相关利益主体参与到商业区的空间、活力及产业的更新中,为大陆提供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商业区更新机制,促使大陆更新从单一开发到多元参与,从着重于空间更新到兼顾产业、文化更新。研究内容分为三大部分:(1)通过梳理台湾都市更新、商业区发展驱动因子,分析整理出台湾都市更新背景下商业区更新的类型、典型代表案例及所面临的问题;(2)从激励体系、实施体系与保障体系三方面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使多元利益主体统一的商业区更新机制;(3)基于以上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台湾商业区更新机制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总结出台湾商业区更新之所以能够呈现类型多、活力高及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特征主要是由以下三点原因:弹性化激励手段促使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并提升商业区环境品质,多元化实施体系落实了公众参与并激发多类型商业区更新的产生,广泛的组织参与、较为健全的法令与开放的规划管理平台是商业区更新活力的保障。同时分析出了台湾商业区更新中存在着更新内动力不足,复杂土地权利严重阻碍更新及无法成片更新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