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苯并咪唑出芽抑制解除同源物1(BUB 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BUB 1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及膀胱癌复发的相关性。研究BUB1在调节膀胱癌细胞干细胞潜能中的作用,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干细胞主要转录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探讨BUB1磷酸化激活STAT3的机制研究。方法:收集6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标本和4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BUB1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四对同一来源的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BUB1表达情况;应用qRT-PCR技术检测68例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BUB 1 mRNA水平表达情况,并根据其结果与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分级、膀胱癌复发可能的相关性。以CD 44和CD 24为干细胞标志物,通过流式细胞术筛选膀胱癌细胞系EJ、T24、HTB-9中的肿瘤干细胞;通过qRT-PCR方法比较敲低BUB 1后干细胞主要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的改变,通过细胞成球实验比较改变BUB1表达水平后不同CD44表达水平的膀胱癌HTB-9细胞成球数目;建立无胸腺裸鼠皮下膀胱肿瘤模型,研究BUB1抑制剂2OH-BNPP1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双染技术寻找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BUB1和STAT3表达情况具有相关性;通过设计不同片段的过表达质粒及免疫共沉淀方法寻找二者的结合位点;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膀胱癌细胞HTB-9在不同转染条件下SOX 2启动子区活性;在动物实验中应用BUB1抑制剂2OH-BNPP1处理试验组,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不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膀胱癌细胞中BUB 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细胞(p<0.001),分层分析结果表明MIBC中BUB 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NMIBC(p<0.05);western–blot结果发现同一患者膀胱癌组织中BUB 1的表达量(0.657±0.21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0.174±0.182)(t=3.440,p=0.0413);qRT-PCR结果同样证实在mRNA水平上BUB 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膀胱黏膜(3.86±0.869 versus 1.38±0.483,p<0.001),结合患者资料,分析得出BUB 1在浸润性膀胱癌(T2-T4)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浸润性膀胱癌(T1);BUB1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并没有明显关联(p>0.05)。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发现高表达BUB 1患者膀胱癌复发率明显要高于BUB 1低表达组(p=0.0334)。以CD 44和CD 24为干细胞标志物,EJ和T24中未能发现明显干细胞群,在HTB-9中,表型为CD 44~+/CD24~-所占比例约为5.02%。PCR结果显示在抑制BUB1表达后,干细胞主要转录因子SOX2、OCT4和Nanog表达也受到抑制。细胞成球实验结果发现过表达BUB1后可以提高细胞成球数目,反之亦反。免疫荧光双染发现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BUB1和STAT3表达情况具有相关性。免疫共沉淀结果证实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结合位点,该结合位点位于STAT3在STAT3 586-770氨基酸片段,通过wester-blot方法检测发现过表达BUB1可以提高STAT3磷酸化水平,敲减BUB1后STAT3磷酸化水平降低;Luciferase检测结果发现只转染BUB 1过表达组中,SOX 2启动子区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过表达BUB 1及敲减STAT 3的HTB-9细胞中SOX 2启动子区活性虽不及BUB 1过表达组,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动物实验中,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应用BUB1抑制剂2OH-BNPP1的肿瘤组织中BUB1、STAT3、SOX2、Ki-67及CD44表达明显减少。结论:BUB 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且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无关,高表达BUB 1的患者较拥有较高的膀胱癌复发可能。以CD 44和CD24为鉴定标志物,膀胱癌HTB-9细胞中存在肿瘤干细胞,BUB 1细胞核心转录因子Nanog、SOX 2及OCT 4的表达水平,说明BUB 1可调节肿瘤细胞干祖性质。BUB 1可以与STAT 3在586-770氨基酸片段上结合,并可以磷酸化该片段上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S727)激活STAT 3的表达,活化的STAT3可以提高SOX 2启动子区活性,使肿瘤细胞增殖增加并维持干细胞多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