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充斥着社会的每个角落。会计信息的披露更是牵涉到投资人、债权人、政府以及与企业有方方面面利害关系的集团和个人。他们都需要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依据这些信息进行投资、信贷和监管等决策。然而,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普遍,2001年的几大要案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并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社会、尤其是公众投资者对于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会计信息质量为什么如此低下?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提供信息的限制条件是效益大于成本,会计信息失真是否主要与此有关?
上述问题促使我苦苦思索解决的途径,在思考的基础上着眼于会计信息披露成本与效益问题的研究。本文尝试着以这个问题为起点,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与效益问题进行论述,希望能填补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一些空白,并对实际会计信息披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动机、文章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讨论了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和效益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文献概述。在第一节中,分析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从FASB于1980年5月发布的第2号财务会计框架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到IASC在1989年7月公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和英国ASB在20世纪90年代发布的《公认会计原则》,都将效益大于成本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约束条件和限制因素;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会也有相近似的表达。综合看来,成本和效益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首要约束条件,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出发点。新兴的制度经济学从成本和效益角度分析制度的起源、制度的变迁,对本文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研究有借鉴意义。本文在第二节探讨了交易费用理论和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为用制度经济学分析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和效益提供理论基础。在第三节列举了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和效益问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特别是美国AICPA和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
第三章用规范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从会计信息市场的参与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需求者和作为特殊的需求者的会计信息监管者的有关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和效益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者的成本和效益。提出依据不同的目的将成本分为不同的类型:①提供信息的成本;②竞争劣势成本;③行为管束成本;④诉讼成本;⑤政治成本。在明确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特点后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效益:(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将会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2)进入更具流动的资本市场。(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还有利于加强企业与投资者和社会的公共关系,缓解外界对企业的抵触情绪。(4)良好的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减少企业的诉讼成本。
会计信息市场包括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需求者、监管者,并且监管者作为特殊的会计信息需求者,其会计信息需求的成本和效益不同于其他的需求者。本文也分析了会计信息需求者的会计信息使用成本效益和监管者的成本和效益。
第四章在第三章会计信息生产者、需求者和监管者博弈的基础上,分析了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产生的必要性——降低交易成本。在博弈过程中,多次磋商可以使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接近,使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趋向一致,(所谓个人理性:是指博弈双方追求其效应最大化的偏好;所谓团体理性,是指追求社会福利水平最大化的偏好,即帕累托最优的偏好。)从而实现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效率和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披露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会计信息不充分、不及时;二是会计信息不真实、不规范。本文的第四章第一部分从成本效益角度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在第四章的第二部分提出了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建立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中的多次博弈、加强会计信息的网上披露、会计信息的自愿性披露和强制性披露的结合,建立会计信息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向雇员披露会计信息、建立诚信机制、完善法律责任的设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