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06年我国证券市场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出台以来,定向增发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迅速发展为再融资的最主要手段。而自2004年我国中小板市场创立以来,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也在定向增发市场上大放异彩。所以,研究中小板企业的定向增发问题就比较有意义。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本文旨在解决如下几个问题:我国中小板企业定向增发是否存在明显的公告效应?定向增发对中小板上市企业的经营业绩有什么样的影响?不同增发类型的分类对经营业绩有无影响?目前几种定向增发理论对我国中小板市场是否适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以往学者研究成果以及在我国的实践,包括发展历程、法律法规、类型模式等。其次,利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2007年到2013年的中小板企业共计251个样本进行窗口期的超额收益计算和检验。再次,利用因子分析法,选取13个经营指标构造业绩函数,对样本企业在定向增发的前后三年的业绩评分进行计算并分组比对分析。实证表明,定向增发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短期股价有“宣告效应”,并且在公告日之前更为显著,显示出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总体样本公司的长期业绩绩效则显示没有明显改善,只有定向增发资金用于兼并重组增资等用途的样本组有着明显的业绩改善,显示出定向增发市场的时机选择以及投资者过度乐观现象的存在。针对上述结论,本文得出的建议有:加强对定向增发的审批力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大对内幕信息泄露现象的调查,规范定向增发定价基准日,加大对定向增发可行性报告和后续资金运用情况的审查,以及对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