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海盆地处于鄂尔多斯西北缘构造变形和转换的关键位置,对该区活动断裂现今构造活动特征和规律的定量研究不仅有助于预测区域大震危险性潜势,也对认识鄂尔多斯西北缘地区构造变形模式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选取乌海盆地东缘的桌子山西缘断裂为研究对象,以断裂的几何特征、滑动速率、古地震复发特征为研究内容,通过航卫片影像解译、典型地貌面位错测量、古地震探槽和年代学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获得了该断裂的晚第四纪构造活动性定量参数,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1)桌子山西缘断裂北起磴口县以东南,沿NE-SW向自北向南依次经大陆盖、千里沟、东山北社区、黄柏茨、二道坎,全长约90 km,总体走向NNE,倾向NWW,倾角60°-80°。桌子山西缘断裂迹线总体呈折线或锯齿状,不完全连续,按几何特征可将断裂大致分为:二道坎-乌海段、乌海-千里沟段、千里沟段、大陆盖段。桌子山西缘断裂断错了断裂沿线河流阶地、冲洪积扇等不同地貌面,构造活动标志清晰,反映出正断层型活动特征。通过对断裂断错阶地面垂向位移的变化、古地震探槽内相应地层及典型断错地貌面OSL样品的测年结果综合分析,认为断层在晚第四纪以来仍具有活动性,断层剖面最新活动时间在11.4±1.3 ka之前,是一条晚更新世晚期的活动断裂。(2)通过对桌子山西缘断裂大陆盖、强孝陵园、东山北社区及二道坎四个典型断错地貌调查点的位错测量与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断裂不同时期的垂向滑动速率总体较为接近,速率范围介于0.07±0.01-0.16±0.05 mm/a。(3)桌子山西缘断裂在大陆盖段的3个古地震探槽共揭露7次古地震事件:事件Ⅰ发生时间为(73.4±12.9)ka;事件Ⅱ发生时间在(64.4±8.2-63.7±7.4)ka之间;事件Ⅲ发生时间大致为(58.7±6.5-53.2±7.0)ka;事件Ⅳ发生时间为(45.7±5.1-42.6±6.3)ka;事件Ⅴ发生时间为(31.3±3.4-31.0±3.4)ka;事件Ⅵ发生时间为(28.1±3.8-25.7±3.0)ka;事件Ⅶ发生时间为(20.2±2.6-15.8±1.9)ka。最晚一次离逝时间在(20.2±2.6-15.8±1.9)ka,在考虑测年误差的条件下,古地震事件具有一定的复发规律,复发间隔大致介于8-13 ka。(4)根据地震震级与断裂地表破裂长度及同震平均位错量经验公式,桌子山西缘断裂的发震潜力介于7.4-7.7级。利用历史大震空区识别、历史地震目录时序图及古地震复发特征资料,认为桌子山西缘断裂属于该区历史地震空区段,目前仍处于地震活跃期,古地震离逝时间已接近或超过复发周期,具有潜在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与能力,存在一定的大震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