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北京堂会研究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SHENGHU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堂会演剧是中国戏曲历史上特有的现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堂会演剧在中国戏曲演出史上长期与其他剧场、戏园等演出形式并存,是明清以来较为盛行的一种民俗性演出活动。堂会演剧对象具有一定的特定性,主要由办堂会的本家和邀请的宾客组成,而演出的场所相对来说比较随意,既可以在私家厅宅,也可以在会馆饭庄等公共场合,演出场所的不同主要由办堂会的性质、目的及办堂会的本家经济实力等因素决定。清末民初是堂会演剧史上最为兴盛的时期,明代以来形成的堂会演剧传统在清末民初这个特殊阶段发展到鼎盛时期。一方面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观众群体的变化,出于娱乐或者政治的目的,新军阀官僚群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堂会演出市场繁荣,另一方面京剧的形成取代了昆曲曾经在戏曲演出中的霸主地位,而清末票友的出现无疑也对京剧在堂会演出地位的巩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无论是那种内容或者形式及场合的堂会演剧,其中的民俗礼仪内涵却是不容忽视的。堂会本身就是民俗活动的一项内容,其演出过程中的俗规、定制更是体现了丰富的民俗礼仪意义。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都,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地区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的交融,使老北京的民俗文化具有其独特之处。清末民初时期的北京堂会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文化背景下达到了鼎盛的局面。 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对堂会演剧历史追溯,最早出现的堂会形式可以追溯到汉代宴乐的百戏表演,明末以前,官绅富户的集宴上皆以戏曲演出为娱,明末,堂会演剧蔚然成风,昆曲成为了堂会中主要剧种,同时也奠定了昆曲剧坛霸主的地位。虽然在朝代更迭的清初出现短暂的停歇,但清末京剧的形成使堂会在清末至民国时期达到了新的鼎盛。第二章描述了清末民初时期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特征及戏曲生存环境,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戏曲也是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折射和反映,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其中,观众阶层的不同对举办堂会的内容和目的有着直接影响。第三章对演出形态的总结,基本展示了这个时期北京堂会演出的情形,包括演出的各种场所及对演出的程式性过程做了详细描述。
其他文献
文章透过国内国外服装服饰行业的发展背景,研究代理企业的现状和缺陷,分析企业选择代理是否是长久的发展之计。文章从品牌、品牌文化、产品形象、设计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以宝兔
那是1995年吧,刘文星来北京画院跟着我进修油画。当时,他已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毕业,并从事美工工作多年。来画院时,他拿来了他的很多绘画和书法作品让我看。我的印象是他有
重庆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国家三线建设、重庆直辖与西部大开发等几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让重庆的工业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使重庆的建筑空间形态也丰富多样。透过
本文以清代中前期著名词臣、御用书画家董邦达(1696-1769)、董诰(1740-1818)父子为研究对象,以生平为线索,以交游为背景,以作品为中心,着重就他们的书法艺术展开分析与阐论。
从原始社会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服装功能的演进是由众多因素推动的,其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力最为直接和有力。服装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科学技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关系。在服装诸多功能的
以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填方高边坡路基为依托,对加筋路基的设计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为保证高填方路堤稳定,提出了必要的工程措施,供相关设计人员借鉴和参考。 Based on the
论文将广义地域主义理论和居住区环境设计理论结合起来讨论我国居住区环境地域性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的社会背景、经济技术背景以及文化背景,指出我国居住区环境的现状和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