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证券发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证券发行和货币供给量之间的联系,并分析了这种联系对经济运行的一些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导出了一个增量货币的供求模型,对前面的研究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发挥,希望它能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供求经济运行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启发作用。
本文首先回顾了现代信用货币的创造过程,分析了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货币的供给渠道,为后面的分析奠定了基础。随后,本文分析了现代社会的商品货币流通过程,从理论上说明了居民储蓄和证券发行规模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居民储蓄率越高,货币供给量则越大,居民储蓄率越低,货币供给量则越小;证券发行规模越大,则货币供给量越小,证券发行规模越小,则货币供给量越大。接下来,本文分别使用国际数据和国内数据,对理论分析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在进行国际数据检验时,本文选取了27个经济状况比较稳定的国家的货币供给规模(M2/GDP)、证券发行规模(证券市值/GDP)和居民储蓄率的横截面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了计量分析。国际数据的检验结果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在进行国内数据检验时,本文选取了从1992-2003年的贷款规模(年度贷款增量/GDP)、证券发行规模(年度证券融资量/GDP)和居民储蓄率的年度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国内数据的检验结果也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这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证券发行规模越大、居民储蓄率越低,则货币供给量越小的观点的确是成立的。
基于这一观点,本文又对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美国新经济和银行呆坏账等经济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解释。本文认为:我国前些年发生货币供给倒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过高的居民储蓄率、过低的证券发行规模所导致过高的货币需求所引起的,企业过高的货币需求,迫使商业银行不断扩大贷款规模,商业银行要扩大贷款规模,就要求中央银行增加再贷款,从而形成了货币供给的“倒逼”现象;美国新经济所表现出的高增长、高就业和低通胀的现象,从货币金融的层面上来说,主要是由于美国90年代以来,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导致了证券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证券发行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导致了投资的增长,从而提高了经济增长速度并降低了失业率,另一方面,证券发行规模的扩大又降低了货币供给规模,从而降低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最终形成了美国新经济“两高一低”的独特现象;关于过高的银行2呆坏账问题,本文认为,同样是和证券发行规模过小以及居民储蓄率过高相联系的,证券发行规模过小表明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居民储蓄率过高表明企业的资金回笼比较少,必然造成企业贷款不断增长,并使生产过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旦发生生产过剩,企业就会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导致破产发生,从而给银行造成呆坏账。世界上银行呆坏账比例最高的国家马来西亚、泰国、日本和中国,同时也是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和证券发行规模较小的国家。
作为对全文的总结和发挥,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个增量货币供求模型,该模型把经济增长速度、居民储蓄率、外汇储备变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货币增量及利率等经济变量联系在一起,为分析增量货币的变动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