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联合检测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和D-二聚体浓度变化在脓毒病与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病情评估中的意义。2.探讨联合检测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D-二聚体浓度和血乳酸浓度变化在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进展中的意义和不良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1.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200例qSOFA(quick sepsis 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2疑似脓毒病患者。于就诊时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D-二聚体浓度、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肝功能和肾功能等临床指标。根据脓毒病Sepsis3.0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脓毒病组(157人)和非脓毒病组(43人),并进一步将脓毒病组患者分为脓毒性休克组(63人)和脓毒病非休克组(94人)。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评估不同组别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和D-二聚体浓度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二者是否为评估脓毒病与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病情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探讨联合检测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和D-二聚体浓度在脓毒病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病情评估中的意义。2.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于急诊重症监护治疗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住院治疗的4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于入住EICU病房时(时间点0)和临床状况发生变化时(时间点1)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D-二聚体浓度、血乳酸浓度和WBC等指标。首先按照临床状况变化分组:其中好转组35人,恶化组14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好转组与恶化组在不同时间点中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D-二聚体浓度和血乳酸浓度等指标的变化量。探讨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D-二聚体浓度和血乳酸浓度变化在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进展中的意义。其次按照入院30天内生存情况分组:其中生存组30人,死亡组19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不同组别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D-二聚体浓度和血乳酸浓度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上述三项是否为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采用ROC曲线探讨联合检测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D-二聚体浓度和血乳酸浓度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1.在与非脓毒病组和脓毒病非休克组的比较中,脓毒病和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而D-二聚体浓度均显著升高(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和D-二聚体浓度均为评估脓毒病与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病情的独立实验室指标(P<0.05)。血浆蛋白C活性用于评估脓毒病患者早期病情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curve,AUC)为0.776,将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与D-二聚体浓度联合使用评估脓毒病时的AUC为0.791,高于单独使用时的AUC(分别为0.776与0.666)。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用于评估脓毒性休克时的AUC为0.757,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与D-二聚体浓度联合使用评估脓毒性休克时的AUC为0.789,大于二者单独使用时的AUC(分别为0.757与0.679)。2.在好转组中,时间点1与时间点0相比血乳酸浓度显著降低(P<0.001),而在时间点1时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较时间点0有降低趋势,D-二聚体浓度有升高趋势。在恶化组中,时间点1与时间点0相比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血乳酸浓度有升高趋势。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的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D-二聚体浓度与血乳酸浓度在两组患者血浆中均显著升高(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D-二聚体浓度与血乳酸浓度均为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实验室指标(P<0.05)。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用于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时的AUC为0.831,D-二聚体的AUC为0.835,血乳酸的AUC为0.810,三者联合时的AUC为0.979。结论: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和D-二聚体浓度测定对脓毒病与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病情有较强的评估能力,且血浆蛋白C与D-二聚体联合使用能进一步提高对脓毒病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的评估能力。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血乳酸浓度降低是患者好转的标志,而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显著下降是病情恶化的标志。血浆蛋白C活性水平、D-二聚体浓度和血乳酸浓度测定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均有较强的评估能力,且三者联合使用能进一步提高对不良预后的评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