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钛板和死骨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膜体外模型;探讨所建立的模型用于研究同种细菌在不同异物表面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可行性,从而对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病灶清除术的清除范围进行初步界定;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膜的断层图像并观察其形态结构;制作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膜的三维重建图像并观察其形态结构;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钛板和死骨表面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方法:将Unnanuntana的置片培养法进行改良。取少量斜面保种的X409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于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中,经过3次分离纯化培养后得到纯种菌液,调整菌液浓度达到106CFU/ml,准备实验。实验前,将经过灭菌处理的10片钛板和10片死骨用磷酸盐缓冲液浸泡4h。再将其随机分成10组,每组准备1个无菌细胞培养瓶,每个细胞培养瓶中加入20ml胰蛋白胨大豆肉汤、5μ1菌悬液、1片钛板和1片死骨,置恒温箱中培育。于培育第24h形成稳定的生物膜时,将10个无菌细胞培养瓶中的钛板和死骨全部取出用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标本染色,立即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及拍照,计算生物膜厚度及各层的活菌百分率。从2009年2月-2010年2月,运用两种清除范围不同的病灶清除术配合托里消毒散对6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生物膜是具有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群体结构。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膜由红色、绿色和黄色荧光组成,其中红色荧光为死细菌,绿色为活菌,黄色为死菌与活菌相叠加而成。底层的活菌比中层的少。2.生物膜是相互聚集成团块状的多聚物。在生物膜团块里,死菌大多在外面,活菌大多包裹在中间。3.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培育第24h形成稳定生物膜时,钛板和死骨的生物膜厚度分别为(39.20±4.26)gm和(44.70±4.2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和死骨的底层活菌百分率分别为(52.20±5.45)%和(57.30±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培育第24h形成稳定生物膜时,钛板表面的中层和底层活菌百分率分别为(81.50±10.46)%和(52.20±5.4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骨表面的中层和底层活菌百分率分别为(85.50±6.42)%和(57.30±4.9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死骨清除彻底的观察组远期疗效优于保留死骨的对照组。结论:1.本实验所建立的钛板和死骨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膜模型可用于研究同种细菌在不同异物表面的生物膜形成能力。2.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死骨表面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比钛板强。3.对于有死骨形成的附骨痈,在治疗时除了需将钛板取出外,更应注意死骨的处理。4.在生物膜里,中层活菌百分率比底层活菌百分率高,底层的活菌的新陈代谢可能比中层的慢。在生物膜里,活菌大多被死菌所包裹。这些生物膜的有机结构可能是造成慢性骨髓炎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原因之一。5.对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去掉除死骨的病灶清除术比保留死骨的病灶清除术远期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