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选取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应用比伐芦定、肝素及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等不同抗凝策略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比伐芦定、肝素及肝素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PCI中疗效的优劣,以筛选最适合的抗凝治疗方案。方法选择于2013年0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3例符合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随机分为肝素组(n=55)、肝素+替罗非班组(n=31)及比伐芦定组(n=67)。给药方法:1肝素组(n=55例,100u/kg,术后低分子量肝素0.4ml 1/12h皮下注射)。2肝素+替罗非班组(n=31例,肝素100u/kg经鞘注射,替罗非班5ug/kg负荷量静脉推注后以0.075ug/kg/min维持静脉泵入24h,随后低分子量肝素0.4ml 1/12h皮下注射)。3比伐芦定组(n=67例,0.75mg/kg负荷量静注,1.75mg/kg*h静脉泵入至术毕,术后4h以0.2mg/kg*h泵入余量,随后低分子量肝素0.4ml 1/12h皮下注射)。术后都给予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口服联合抗血小板治疗,辅助药物为硝酸酯类、他汀等。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及既往史,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h、术后2h、术后24h的血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活化凝血时间(ACT)、CTn I及NT-por BNP,术前及术后1h心电图,主要脏器出血及局部血肿、30天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治疗效果评价指标:术后PCI成功率、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情况,血小板,凝血功能,ACT,肾功能,CTn I和NT-por BNP。安全性评价指标:30天内出血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统计学方法:相关指标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所有计数资料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精确的Fisher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x±)表示,采用两个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经对数转换为正态分布资料,以中位数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术后PCI成功率、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前及术后NT-por BNP水平、术后1h ST段回落百分比相当。术后即刻ACT值比伐芦定组高于肝素组及肝素+替罗非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及2h的ACT值比伐芦定组明显低于肝素组及肝素+替罗非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但比伐芦定组轻度出血事件少于肝素组及肝素+替罗非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凝血功能、血小板、肾功能、CTn 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心源性死亡1例,三组30天内均无再梗死、支架内血栓、目标血管血运重建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与肝素及肝素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的效果相似,但出血反应发生率低。比伐芦定可安全、有效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