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期下“现金为王”的财务管理理念再度被唤醒,尤其是当前我国企业正在完成战略转型升级的历史重任,如何在此过程中兼顾好企业现金流风险的防范,这已成为现阶段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重点,对此国资委率先于2015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增收节支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加紧落实央企增持现金防范风险的要求。然而,对于防范企业现金流风险而言,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导性作用固然重要,但更多地应从本源上利用优化公司治理监督和激励机制等战略性策略,实现在发端层面化解现金流风险生成的可能。正恰如国际经合组织(OECD,2009)所言:“此轮金融危机最大的警示就是董事会一直以来都没有意识到监督公司风险的重要性”。鉴于此,本文选择从董事会监督和股权激励的视角出发,研究其对企业现金流风险的传导路径和影响效应等问题。一方面,能够为防范好现金流风险由政策要求向具体可行性策略的实现提供契合中国特殊制度环境的方法和路径;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以董事会监督和股权激励为代表的公司治理机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现金流风险的防范、实现企业高效平稳地运行,助力企业战略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本文首先对董事会监督、股权激励与企业现金流风险的各自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明确本文的切入点与重点探索方向;其次,结合“SCP理论分析范式”来系统分析董事会监督和股权激励对企业现金流风险的耦合路径、行为效用构成因素,从而搭建起后续研究的分析框架;再次,立足研究所需,在分析企业现金流风险生成和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利用Kalman滤波法构建出现金流风险预测和判别模型,从而实现对企业现金流风险精准的动态性度量;最后,基于问题出发,分为三个章节对董事会监督、股权激励以及两者交互作用于企业现金流风险的传导路径和影响效应等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剖析与实证检验。经过上述研究的开展,得到如下的主要研究结论:(1)有关董事会监督对企业现金流风险的影响研究可知,首先董事会监督与企业现金流风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次,董事会监督的两个效用维度即董事会组织结构、董事会独立性等都与现金流风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具体来说,“董事会组织结构”中两职合一的采用不利于现金流风险的管控,但完善的下辖委员会设置可以一定程度地抵消此影响。“董事会独立性”中独立董事比例以及具备财务知识的独立董事设置能够有效地抑制现金流风险,然而独立董事兼职其他企业数量和大股东非执行董事缺额离席率却与现金流风险呈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结合产权性质考察,发现民营企业相较于国有企业而言,其董事会监督与现金流风险间的作用关系更为显著,这是由于民营企业的代理成本呈现完全中介传递效应,而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呈现部分中介传递效应。(2)有关股权激励对企业现金流风险的影响研究可知,首先股权激励通过代理成本来影响企业现金流风险并呈现“U”型变动关系,这给予了“壕沟效应假说”支持性的经验证据;其次,国有和民营企业中股权激励与现金流风险的关系变动拐点值分别为0.3579和0.1936,即国有(民营)企业管理者预期激励标的和原有持股累积低于35.79%(19.36%)时,随着持股比例越低则现金流风险越高,若高于35.79%(19.36%)时,随着持股比例越高则现金流风险也就越高;最后,结合产权性质考察,发现民营企业相较于国有企业而言,其股权激励与现金流风险间的作用关系更为显著,这是由于民营企业的代理成本呈现完全中介传递效应,而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呈现部分中介传递效应。(3)有关董事会监督和股权激励交互作用于企业现金流风险的影响研究可知,首先从整体上来看董事会监督与股权激励之间存在着替代效应,即若董事会监督与股权激励同时作用于企业现金流风险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抵损;其次,结合产权性质和股权激励拐点来考察,发现在国有(民营)企业中若股权激励低于0.3579(0.1936)时,董事会监督和股权激励之间存在着互补效应,综合表现出抑制企业现金流风险的效用;相反的是,若国有(民营)企业中股权激励高于0.3579(0.1936)时,两者之间存在着替代效应,综合表现为促进(抑制)企业现金流风险的效用;最后,结合现金流风险的阶段划分来考察,发现董事会监督和股权激励对现金流风险的交互影响在健康期(成形期)内存在着替代效应,综合表现出促进(抑制)企业现金流风险的效用。而在现金流风险的爆发期之中存在着互补效应,即两者共同抑制着企业现金流风险的持续演化。研究表明,首先,现阶段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设不再是“一劳永逸”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仅要加强和明确董事会在企业内部的权威地位和监督职责,规避“两职合一”、完善下辖委员会建设以及自身独立性的保障,还要关注股权激励实施中存在的“壕沟效应”来优化股权激励的设计阶段;其次,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董事会监督和股权激励的使用现状,来合理采取优化措施以抑制现金流风险演化;再次,立足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特征,不仅要不断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建设,还应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应继续扩大民营资本的适用范围;最后,企业应建立起适用于自身的现金流风险预警系统,通过科学合理的量化以及管控措施与之匹配,最终实现对企业现金流风险的有效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