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类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OPD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病死率在全部疾病中居第4位。研究发现,COPD在急性加重期极易合并呼吸衰竭甚至肺性脑病,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既往对COPD合并严重II型呼衰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方式主要为有创通气,这类方式虽然可以有效改善上述患者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但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部分患者难以耐受,且极易导致如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气压伤等各类并发症。20世纪以来,尤其是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 PAP)的出现,使得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经鼻或面罩Bi PAP无创通气治疗己经成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II型呼衰的一线治疗方式。目的研究Bi PAP治疗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97例,最终共纳入疗效分析86例患者,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给予包括氧疗、支气管扩张剂、抗菌素、祛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束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pH、Pa CO2、Pa O2)、肺通气功能(FEV1、FVC、FEV1/FVC、FEV1/预计值和PEF/预计值)、生命体征(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压BP);同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另外,采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动脉血气指标: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pH分别为7.28±0.03和7.27±0.02、Pa CO2分别为78.13±4.25mm Hg和79.98±4.41mm Hg、Pa O2分别为54.33±5.22mm Hg和54.59±5.37mm Hg,治疗前上述指标对照组与研究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过有效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pH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7.39±0.04 vs.7.30±0.04);Pa CO2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61.26±4.26mm Hg vs.69.22±3.99mm Hg);Pa O2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72.10±5.33mm Hg vs.58.34±4.72mm Hg),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皆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2.肺通气功能指标: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FEV1(0.89±0.16L vs.0.88±0.13L)、FVC(1.58±0.22L vs.1.57±0.13L)、FEV1/FVC(%)(60.3±3.8 vs.58.4±4.2)、FEV1/预计值(%)(62.3±4.7 vs.61.7±5.1)和PEF/预计值(%)(60.7±5.2vs.61.4±3.9),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FEV1(1.18±0.25L vs.0.98±0.22L)、FVC(1.84±0.25 L vs.1.70±0.19 L)、FEV1/FVC(%)(67.5±3.7 v.s.61.7±5.1)、FEV1/预计值(%)(71.4±5.5 vs.63.9±3.8)及PEF/预计值(%)(70.1±3.5vs.62.5±3.7)均有明显的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生命体征指标:治疗前对照组和研究组相比,RR(27.23±4.94次/分vs.27.18±5.03次/分)、HR(114.82±12.09次/分vs.115.17±11.98次/分)、SBP(138.29±11.13mm Hg vs.139.47±10.92mm Hg)和DBP(78.08±6.53mm Hg vs.77.96±6.32mm Hg)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RR、HR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的RR(16.73±3.74次/分vs.20.34±3.78次/分)和HR(83.21±10.90次/分vs.94.52±11.57次/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4.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0.8±2.34d vs.13.9±2.13d);研究组患者气管插管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9.3%vs.30.2%;2.3%v.s.9.3%),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5.生活质量评价: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显示,经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生理职能(82.87±11.63 vs.81.89±12.01)、一般健康(80.65±5.01 vs.79.55±9.01)、躯体疼痛(87.93±3.14 vs.68.89±4.01)、社会功能(81.01±10.01 vs.79.45±5.29)和精神健康(81.25±7.13 vs.81.24±6.7)等方面的改善明显,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高,能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肺通气功能、减少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