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更新中,日益增多的建筑火灾事故给地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影响的同时,也成为文物建筑遗产损害的首要因素。而教育建筑遗产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沉淀着当时城市发展中的社会文化内涵和社会变迁,是城市教育形式变革与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更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文物价值。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建筑至今仍延续其原有使用功能,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更新中,日益增多的建筑火灾事故给地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影响的同时,也成为文物建筑遗产损害的首要因素。而教育建筑遗产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沉淀着当时城市发展中的社会文化内涵和社会变迁,是城市教育形式变革与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更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文物价值。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建筑至今仍延续其原有使用功能,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教益作用。现存教育建筑遗产由于年代久远,基础消防设施相对陈旧,所面临的城市环境复杂、潜在火灾危险性大、公众消防保护意识较弱,制约了我国教育建筑遗产相关保护工作的发展。基于教育建筑遗产在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寄托民众校园情怀上的必要性。本研究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河南大学老校区内的近代建筑群为例,对东西斋房、六号楼、七号楼、大礼堂的消防安全及可持续利用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由点到面地提出适于现状的消防保护措施和可持续保护策略,以期在消防安全性能、社会文化教益、城市经济效益等方面加强有关教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教育建筑遗产分类及国内外文献综述,引出问题。主要阐述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明确研究方法和框架;通过解析教育建筑遗产相关术语及内涵,将符合概念条件的教育建筑遗产按照不同时期的教育形制及出现时间分类讨论,突出河大教育建筑遗产的保护价值与保护地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术研究两方面的国内外现状展开回顾,为教育建筑遗产消防安全提升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提供相关理论支撑。第二部分为河大教育建筑遗产的现状调研,归纳总结并提出问题。通过系统地论述河大教育建筑遗产建成至今的历史沿革及校园规划,评估河大教育建筑遗产的保护价值,结合东西十二斋、六号楼、七号楼、大礼堂共15幢建筑的现状环境与消防部门的巡查调研结果,为后续提出的消防保护措施与可持续利用对策提供事实依据。第三部分为论文主体部分,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消防应对措施与可持续保护策略,解决问题。首先围绕安全提升原则和优化思路,将河大校园中教育建筑遗产划分为空间和非空间两个方面的消防保护,即空间方面的提升主要从建筑遗产单体、建筑群间的空间联系及其中可增设的基础消防设施等保护技术方面实现,非空间方面的提升主要从管理制度、监控平台、使用人员安全防御能力、应急处理方案等消防管控方面加以完善。以人防、物防两方面为河大建筑遗产的主要保护手段,从而提高校园整体的主动安全防御性能。其次在教育建筑遗产安全性能已得到优化提升的基础上,以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和延续原有教育文化属性为出发点,对未来同类型的教育建筑遗产可持续发展提出可持续保护对策和再利用策略。本文目的旨在通过河大近代建筑群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建筑遗产,探讨现代城市社会背景下同类型的教育建筑遗产消防安全保护与可持续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废旧建筑的拆除改造产生了大量废弃混凝土,传统的弃置或填埋等方式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会对城市环境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如何应对废弃混凝土的生态负荷影响、完成废弃混凝土的循环再生利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相较于研究较为成熟的再生骨料,作为废弃混凝土重要组分的再生微粉的整体利用效率偏低。再生微粉中含有大量具有潜在活性的硅铝质组分,因此可采取一定方法激发其潜在活性
土遗址由于自身建筑材料的特殊性,加之其长期经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作用,使得土遗址的修复保护工作成为众多文物之中最困难的一项,经调研发现,世界各地的土遗址均发育出不同程度的病害及劣化,甚至部分土遗址濒临倒塌,迫切需要进行修复保护。开封地区土遗址赋存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开封地区土遗址受到更加严重的侵蚀破坏,而开封地区对遗址的保护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对遗址修复保护的研究方法、技术不够成熟,因此对
我国土遗址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及科学价值。部分土遗址在发掘开挖后,遭受环境中温度、湿度、风侵、日蚀等多种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干预,将对土遗址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加强对土遗址的保护与加固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通过脲酶将尿素水解出CO32-,与溶液中的Ca2+共同参与到土体矿化中形成碳酸钙沉淀,提高土体强度,为土遗址加固提供新思路。本课题以新郑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支吊架系统在综合管廊、建筑安装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对支吊架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传统焊接支架在我国机电行业以及建筑安装行业的使用中仍占较大比例,这一现状急需得到改善。传统焊接支架存在很多弊端:(1)在工程现场施焊困难、效率低下;(2)传统焊接支架的力学性能无法保证,而且耐腐蚀性差,后期更换困难;(3)在安装过程中会对混凝土主体结构产生破坏,降低结构承载力。而装配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每新增4万公里高速公路,百万公里普通公路,其中15%都要穿越膨胀土分布区。膨胀土由于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等不良工程特性,会引起上部路面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车辆的安全驾驶,因此,膨胀土不宜直接用于路基填料。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新乡地区的弱膨胀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利用聚乙烯醇纤维(PVA)和当地粉砂土对弱膨胀土进行改性、加固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掺量的粉
本文对风力发电机组安全链系统进行简单介绍,对某机型风力发电机组安全链回路及保护试验方法进行了介绍。
桥梁建筑是常见的一种建筑类型。中国古代桥梁出现时间很早,其中不乏形式优美、技术精湛的作品,它们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在中国大地上熠熠生辉,在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工程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平顶山地处河南省中南部,古代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浓厚,文物古迹众多,物资丰富。平顶山作为一座内陆城市,水网星罗棋布使得现存古桥数量也很多。2007年茅玉麟女士首次提出以中国古桥系列的名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人们对古桥的
纤维混凝土是通过将普通混凝土经过一系列的改良形成的复合材料混凝土,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并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抗拉、抗弯强度及耐冲击、耐腐蚀、耐疲劳性、韧性和抗裂等性能可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它可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开裂问题。而碳纤维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相较于其他纤维较高,因此采用碳纤维材料作为混凝土的掺合料来改善混凝土性能。本文以碳纤维混凝土为研究对象,以碳纤维体积掺入率、碳纤维长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据资料记载,我国最早的会馆出现于明代,在清代得到繁荣发展。这其中,晋商以其雄厚的资本,雄踞中国商业舞台达300多年之久,而秦商则以其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秦商晋商又因有共同的信仰,从而使两大商邦结合在了一起。秦晋商人一起合作,在很多城镇建造了山陕会馆。而清代中原地区的交通便利、人口众多,是商贸重地,所以秦晋商人在河南境内建造了大量的山陕会馆。山陕会馆作为会馆的代表,不管是在建筑数量上,还是在建设成就
节点在树状柱结构中起着连接杆件、传递荷载的作用,对结构的整体性、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传统的节点设计大多依托于设计者的工程经验先构建初始模型,然后经历“分析计算-优化设计-模型改进”的循环过程,不仅费时耗力,而且设计出的节点质量参差不齐,应力集中和自重较大等问题较为突出。此外,尽管节点已由早期的焊接加工改进为整体浇筑成型但传统铸造仍需经历“混砂制模-造型制芯-熔炼浇筑-打磨处理”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