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统计信用体系是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上报的有效途径。现阶段,除北京、湖州、诸暨等少数省市开展了统计信用体系试点工作,全国范围内还未形成统一的、操作性强的统计信用评级标准,统计信用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本文从完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制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从打造科学、合理、高效的统计信用体系这一思路入手,在综合考虑我国统计系统的信息采集渠道、数据报送形式及统计信用环境状况等条件的基础上,对统计信用体系的优化模式、统计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及监督管理机制提出建设性的设计方案,尽可能提升目前统计数据质量的监管效率,以实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优化统计监管方式的目标。本文共四个章节,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问题分析及理论部分,提出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及其失真带来的问题,结合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一重点任务,指出优化统计信用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即阐述了优化统计信用体系这一问题的源起。然后对研究统计信用体系的文献作了一定的回顾和梳理,并提出了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统计信用体系的行政体制与信用体制分析两大块,涉及行政管理、公共管理效率、政府诚信、社会公信力理论和声誉理论。第二部分为我国统计信用体系的建设现状及问题,梳理了全国部分地区统计信用体系的试点情况,分析现阶段我国统计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三部分为统计信用体系的具体优化设计部分。联系我国的统计信用环境、统计数据采集与监管方式,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经验,明确了统计信用体系的实施模式。理清了统计信用体系的总体思路,设定推动统计信用体系建设的合理化目标,提出了统计信用体系进一步优化的框架结构及其评价方法。根据评级对象划分为政府机构与企业等不同的信用评价标准,实现有针对性的信用评级机制,通过评定方法的设定最终形成较为完整的统计约束机制,并从长远角度提出统计信用体系积极发挥作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