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范围内的可耕地面积在日益减少,土地盐碱化成为了限制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障碍之一,盐碱地的改良备受重视,因此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一种适合西北地区盐碱地治理的低成本长效治理技术,使西北地区的大面积盐碱地得到改良,从而实现盐碱地的高效合理利用。一、以脱硫石膏、糠醛渣和牛粪作为改良剂,配合暗沟排盐、树坑垫层防止返盐等技术,以垂柳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处理施加不同量的改良剂,测定了pH、电导率和光谱参数。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用改良剂处理后的盐碱地pH值和电导率值下降明显,改良作用显著。(2)对于垂柳的光谱指数来说,较之对照组,改良剂的施用可以显著改善垂柳的生长状况,其中处理1(脱硫石膏、糠醛渣和牛粪的平施量分别是60 kg/区,40 kg/区,80 kg/区;坑施量分别是6.5 kg/坑,4.5 kg/坑,9 kg/坑)效果最显著。(3)比较不同处理下根际土与远根土的结果发现,改良物料处理后的根际土的电导率和pH值低于远根土,说明垂柳的种植可以对改良剂的效果起到强化作用。综合考虑试验效果和经济成本,处理4为本研究的最优处理。二、以两年生垂柳为试验材料,每个小区和树坑均施入相同剂量的改良物料,并且在树坑底部设置15 cm秸秆垫层。对比分析了不同暗沟间距处理措施(CK-对照;T1—暗沟间距3 m;T2—暗沟间距6 m;T3—暗沟间距9 m;T4—暗沟间距15 m)对土壤理化性质、垂柳的生长和叶片光谱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种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pH和土壤含盐量均低于对照组,且除T4处理的土壤含水率与对照组之间相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0.05),其余处理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3处理的土壤含盐量下降最多。(2)通过处理垂柳的各项生长指标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3 m暗沟间距处理效果最好,15 m暗沟间距处理效果最差,3 m与6 m、9 m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四种暗沟间距处理能显著提高垂柳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叶绿素含量,3m与6m、9 m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5 m暗沟间距处理效果不及另外三种处理。因此,在西北地区采用挖设暗沟排盐的方法可以有效排出盐分,给植物营造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光合及生长,在选取暗沟间距时,综合考虑经济成本等因素,9 m暗沟间距处理为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