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对我国沿海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渤海的黄骅(HH)、潍坊(WF),黄海的青岛(QD)、连云港(LY),东海的象山(XS)、莆田(PT),南海的南澳(NA)、湛江(ZJ)、乌石(WS)合计9个群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9个群体三疣梭子蟹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三种多元分析方法,采用9项形态比例参数,对我国沿海三疣梭子蟹9个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渤海、黄海、东海6个群体先聚到一起,再与南海的南澳和乌石群体聚到一起,南海的湛江群体在系统树的最外层,这说明渤海、黄海、东海6个群体三疣梭子蟹的形态差异较小,而与距其地理位置较远的南海3个群体的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方差的贡献率分别是主成分1为37.00%,主成分2为26.70%,主成分3为10.53%,主成分4为7.72%,累积贡献率为81.95%。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9个群体的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判别准确率P1为37.50%—100.00%,判别准确率P2为57.14%—100.00%,判别效果依次为湛江群体>黄骅群体>南澳群体>莆田群体>潍坊群体>连云港群体>青岛群体>象山群体>乌石群体,综合判别率为74.83%。
通过对我国沿海三疣梭子蟹9个野生群体线粒体DNA控制区(putative control region,CR)基因片段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分别得到长度为530 bp和584 bp的片段。分析结果表明:CR 83条序列A+T平均含量为73.2%,共检测到91个变异位点,83个个体具有66种单倍型(haplotype);COⅠ94条序列A+T平均含量为62.2%,共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94个个体具有34种单倍型(haplotype)。对9个群体用MEGA 3.1构建NJ分子树,聚类结果显示,黄海、东海、渤海6个群体之间的相对遗传距离比较近,聚为一大支,南海3个群体相对遗传距离比较近,聚为一大支。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O.0745~O.2709,其中部分群体间达到显著差异(P<0.05)与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我国三疣梭子蟹不同野生群体间存在一定遗传分化。
利用新型分子标记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 ymorphism)对我国沿海三疣梭子蟹4个野生群体(青岛群体、连云港群体,象山群体、莆田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不同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组条带清晰、多态性较丰富的引物组合,每对引物组检测到的位点数为3-8个,青岛、连云港,象山和莆田4个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52.38%、50.00%、42.86%、50.00%,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1827、0.1648、0.1515、0.1754。用Popgene 3.2软件依据扩增结果进行了遗传相似性度和遗传距离分析,并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象山群体和莆田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081,而象山群体和青岛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