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珍汕97B/密阳46的4个F1单株,经单粒传建立了由859个F7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来源于其中一个单株的247个RIL应用于前期的QTL初步定位,其它单株的材料应用于筛选剩余杂合体(RHL,residual heterozygous line;HIF,heterogeneous inbred family),以开展QTL精细定位。经初步定位,发现第6染色体短臂上的QTL对研究群体的产量形成具有重要遗传作用,故选用所属区间开展QTL精细定位。 经475个SSR标记检测,两亲本在65%的座位上呈单态。选取目标区间多态性标记8个和其它区间标记18个,从612个RIL中筛选出5个在目标区间呈杂合、在其它区间呈纯合的单株,进而增加第6染色体短臂上的多态性标记17个、其它区间的多态性标记58个,检测5个中选单株。按Gramene上公布的标记间遗传距离计,单株1-173在和4-119在第6染色体短臂约30cM区间呈杂合,并分别在另外3个较小的区间中呈杂合,而1-43、1-155和1-102仅分别在第6染色体短臂RM6917-RM402中约10cM的区间中杂合。利用1-43、1-155和1-102单株自交加代,获得CH6-3、CH6-4、CH6-5三个F2:3群体。应用这3个群体对产量性状的遗传控制开展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 1.在3套群体的分离区间内都定位到控制产量性状的QTL,但每套群体检测到的控制具体性状的基因不尽一致。利用完整群体,在CH6-3中定位到控制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单株产量的QTL;在CH6-4种检测到控制每株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的QTL各1个;在CH6-5中定位到3个QTL,分别控制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交换群体的QTL定位结果和完整群体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定位的QTL的LOD值降低,贡献率升高。 2.通过三套群体定位结果的比较,在遗传上证明了RM6917-RM402间存在着控制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单株产量的基因,并进一步利用CH6-3群体分离区间内发生交换的株系,通过染色体上跨叠的片段,将这些基因最终定位在RM6119-RM276之间约1.8Mb的物理范围内。 此外,在利用RHL衍生群体研究产量性状的遗传控制时,发现群体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偏态现象,暗示在我们构建群体的分离区间中存在控制配子致死性的基因。通过筛选出分离区间内存在杂合基因型的单株,以及对其后代基因型的鉴定,考察每种基因型植株的数目与理论值的符合度,来确定致死基因的位置。利用这一方法,将配子致死基因定位在RM584-RM6119之间约1.02Mb的物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