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刚事件是当下中国发生的一场全民参与的社会事件,作为一起普通的车祸,事件暴露出的网民对权力腐败、“拼爹”、潜规则等现象的群体愤怒和表达控诉,具有时代标本的特殊意义。此次事件的大讨论,尤其以微博网友最为活跃,掀起的力量也异常强大,一定程度改变了事件的动态走向,微博舆论以一种暂新的媒介力量影响着这社会、民众和政府的互动博弈过程,成为传播学界研究的课题之一。关注它可以更好的理解微博舆情的健康发展,为政府处理类似事件的议事协调提供决策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李刚事件的新浪微博网友的舆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研究法结合一定的量化统计与分析,围绕微博传播和微博舆论的功能与特征,李刚事件中如何形成微博舆论监督,微博舆论的生成机制和传播模式,微博舆论的意义影响和不足等核心问题,作出了初步的分析梳理和归纳总结。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根据国内已有的对微博的本体研究,总结出微博的传播特点与功能:信息文本的碎片化;在线交流的现场还原;受众个人体验的聚合性。⑵抽取了新浪微博关于此事件的2000条微博舆论样本,做了统计整理和框架分析,发现李刚门中权力压迫和道德影响是两大最核心的影响要素,并对该事件的宏观社会背景做了适当的分析和解读,以体现微博舆论撬动社会现实的特殊力量。⑶总结了微博舆论传播模式和生成机制:①不同于传统媒体舆论形成模式和WEB2.0时代的舆论形成模式,微博对网络舆论生成模式的主要影响是它的即时性、移动性和互动性的,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入性和主动性。②微博舆论的演变过程也分为酝酿期、形成期、爆发期、平缓期、解构期五大阶段,并且每个阶段的核心话题的内容和数量存在明星差异。③指出了意见领袖在微博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起核心作用,名人微博和草根微博之间存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两种倾向。⑷针对李刚事件中的个案成果,归纳得出微博舆论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就是构建了一个网络空间的准公共领域:释放话语空间,提供参与机会;增大了舆论监督的时空弹性;微博舆论颠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催发着公民意识的觉醒,丰富舆论监督的功能;最后指出了微博舆论若要健康发展,必须客服微博舆论碎片化和泛娱乐化;虚假信息泛滥,网络“把关人”弱化;幕后推手的操纵与幻想;以及微博本身有限的议政能力,仍对传统媒体有强大依赖这四大方面的弱点,才能更大的发挥舆论监督的功用。⑸本研究样本的选取上可能因为个人经历和价值判断而不具典型性和深刻性,调查研究的方法也会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和统计方法的问题存在一些偏颇。有待其他学者和研究人员以更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深入下去,微博舆论发展对当下中国民主社会发展的意义仍然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