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会视阈下大学生契约精神养成教育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t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契约精神的培养和强化已是法治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契约精神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精神动力,而法治社会的建设为契约精神的养成提供实践基础,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公民契约精神的养成与培育,对于促进法治社会建设至关重要,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契约精神教育关系到整个社会契约精神的水平和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本文以法治社会视阈下大学生契约精神养成教育为核心命题,以契约精神与法治社会建设的关系为切入点,针对法治社会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契约理论知识欠缺、契约意识淡薄、契约认知与行为失衡等问题,试图在法治社会视阈下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养成教育进行理性思考,以期深入探究大学生契约精神养成教育的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提升路径。本文在法治社会建设背景下,以大学生契约精神养成教育作为研究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首先通过分析学界对法治社会和契约精神概念的阐释,对论文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法治社会与契约精神关系的系统阐述。法治社会与契约精神相互依赖、密不可分。契约精神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法治社会是契约精神养成的重要保证。其次,对大学生契约精神养成教育的理论源泉及其必要性进行阐述。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都是大学生契约精神养成教育的理论源泉。本章节还从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养成教育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再次,对大学生契约精神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原因进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环境中契约精神的缺失,契约精神培育过程中教育系统的乏力以及契约精神养成过程中大学生自身的忽视都是导致大学生契约精神养成教育不足的重要原因。最后,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对法治社会视阈下大学生契约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进行了探析,形成以高校为主阵地,依靠社会和家庭,通过大学生自我教育实现契约精神养成教育的模式。
其他文献
综述细菌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生物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与调控以及影响合成的因素。细菌纤维素的化学构成与天然纤维素相近 ,但又有其特殊性。参与纤维素合成的酶有 8种 ,其中纤
本试验研究两种低聚寡糖半乳寡糖和棉子糖对肉食性鱼类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功能、抗嗜水气单胞菌累积存活率及肠
本试验通过在奶牛日粮中补充维生素A,研究围产期奶牛不同维生素A的添加水平对的免疫功能、生产性能、繁殖机能等的影响。为维生素A在奶牛围产期的科学合理补加提供理论依据。
清朝建立后,云南地区经历了初期的动乱,很快进入了长期的和平稳定发展时期。随着改土归流的进行,外来人口源源不断进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新的农作物品种也逐渐在边疆民族地区
Al-Mn合金因其密度低、耐蚀、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包装材料、感光材料、装饰材料、焊接材料等以及各种需要加工成形和耐蚀性能比纯铝高的场所。目前喷灌等常用
用不依赖细菌培养的16S rDNA-PCR-DGGE方法对福建省6个不同地区12个取样点的稻田土壤进行细菌群落结构分析。对12份样品直接提取其总DNA,用F341GC/R534引物扩增16S rDNA基因
探讨了植物染料提取的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超声波提取法和酶提取法等植物染料提取的新技术.分析了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上染织物的类型以及功能性应用.
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MichaelP.Todro)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结果不仅使城市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而且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应该控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我国人
以5个抗寒性不同的柑橘品种或杂交后代:“山金柑”(FortunelahindsiSwingle)、“伏令夏橙”(CitrussinensisOsb.cv.Valencia)、“伏令夏橙”+“宁波金柑”(C.sinensiscv.Valencia+F.crasifoliaSwing.cv.Meiwa)、“Page”橘柚(C.reticulataBlanco×C.grandisOsb.cv.Page)、“Murcot”橘橙(C.reticulataBlanco×C.sinensisOsb.cv.Murcot)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北部的保安镇新城村位于同仁县北部,距县城17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平均海拔2300米,下辖2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114户,285人,其中:贫困户2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