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其比值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评估及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寻求新的思路。方法:连续搜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从2015年01月至2018年09月收治的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8例。采用回顾性研究,记录新辅助化疗前1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N,neutrophil)、淋巴细胞计数(L,lymphocyte)、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neutrophil to 1ymphocyte ratio),分别绘制患者N、L及NLR与肿瘤复发、转移或死亡关系的ROC曲线图,计算尤登指数(尤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1),得到最佳的N、L及NLR临界值,将患者分成高低两组。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以术后病理结果评估,疗效好即术后病理为ypT0-2N0,疗效差即术后病理为ypT3-4或N+。分别比较高低N、L及NLR两组在基本临床病理特征及DFS(disease-free survival,无病生存时间)中的差异,并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后获得pCR(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对影响DFS的相关因素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DFS的独立因素。结果:分别用N、NLR预测肿瘤复发、转移或死亡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667和0.685,与0.5(无效假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N=0.044,95%CI:0.499-0.834)及(PNLR=0.025,95%CI:0.508-0.861),N及NLR最佳临界值为4.69*109/L和2.57;用L预测肿瘤复发、转移或死亡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474,与0.5(无效假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95%CI:0.316-0.631),L最佳临界值为1.41*109/L。在比较外周血高低N、L及NLR的两组患者在基本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中,低N组与高N组相比,两组在化疗前临床分期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4),但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新辅助化疗反应、神经脉管侵犯等无明显差异(P>0.05);低L组与高L组相比,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低NLR组与高NLR组相比,两组在化疗前临床分期(P=0.015)、新辅助化疗反应(P=0.024)有明显差异。在研究影响新辅助化疗后获得pCR的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化疗前分期为II期的患者获得pCR率明显高于分期为III期的患者(57.1%vs 0,P=0.000);而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细胞类型、神经脉管侵犯、新辅助化疗前CEA及CA19-9水平、N、L及NLR等因素无明显关联(P>0.05)。在比较高低N、L及NLR的两组患者的DFS中,高NLR组的中位DFS显著低于低NLR组(P=0.005),高低N及L的两组生存曲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LR≥2.57(HR=4.377,95%CI:1.385-13.828,P=0.012)、新辅助化疗前CA19-9>37 U/mL(HR=4.834,95%CI:1.466-15.935,P=0.010)是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周血NLR可作为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高NLR致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降期效果更差,同时高NLR也是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