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采用田间调查、土柱淋溶模拟试验、室内培育试验、土培试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福建烟区土壤、烟叶镁素含量状况,研究了镁肥的淋失规律,提出了福建烟区土壤及烟叶镁素的临界值,并进行了烤烟合理施用镁肥的研究。 1.通过对福建烟区2253个有代表性的土样及相应田块的烟叶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全省烟区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1.80~256.80mg·kg~(-1),平均为34.49mg·kg~(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田间调查、土柱淋溶模拟试验、室内培育试验、土培试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福建烟区土壤、烟叶镁素含量状况,研究了镁肥的淋失规律,提出了福建烟区土壤及烟叶镁素的临界值,并进行了烤烟合理施用镁肥的研究。 1.通过对福建烟区2253个有代表性的土样及相应田块的烟叶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全省烟区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1.80~256.80mg·kg~(-1),平均为34.49mg·kg~(-1),其中有88.86%的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低于50mg·kg~(-1)。烟叶中镁的
其他文献
大麦在谷物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籽粒营养价值高,兼有食用、饲用、酿造用等多种用途。在大麦籽粒的诸多性状中,比较重要的是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该性状可以直接决定大麦籽粒能否用于酿酒,有无理想的饲用、食用价值。 本文研究了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播期试验、氮肥施用量试验、氮肥施用时期试验和灌水量试验中选取了10个基因型不同的品种作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在石河子大学
为了给高产优质杂种小麦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1个面团流变学特性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做亲本,按NCII杂交设计配制30个杂交组合,从杂种优势分析、亲子相关和回归分析、性状间相关性分析、配合力分析等角度对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产量性状均具有较大的杂种优势。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低于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除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和评价值表现为正向优势外,其它品质性状表现
本文利用新疆北疆8个棉花品种(其中有2棉花品种设4水平的种植密度)的多时相高光谱数据,采用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经逐步回归相关分析,建立了基于748nm波段冠层微分光谱与冠层叶绿素密度和冠层叶片氮积累量的回归数学模型;对测试样本精度检验表明,冠层叶绿素密度(C H.D)估测结果的标准差为0.302g/m~2,精度达86.3%,表明所建相关回归模型具有较好地应用潜力。 研究结果显示
品质改良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研究领域,等位基因变异对普通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是主要通过改变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来实现的,GMP与沉淀值及面包体积等品质性状的相关性极显著。关于GMP积累动态变化规律以及GMP的QTL定位则未见到公开报道。本研究利用分析数量遗传学(QTL分析),采用普通小麦京771和pm97034为亲本构建的RIL群体对GMP含量进行积累动态规律分析和QTL定位,旨在为小麦品质育种
本研究拟对当前烟叶存在的产量与质量的矛盾,探讨用化学调控的方法达到增产与增质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试验在K326和G80两个烤烟品种上分别喷施DCPTA和唏效唑,共设置了4个平行的试验,研究了根系脱氢酶活性、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光合特性、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与烟叶内细胞构成状况,同时还对烤后烟叶内的总氮、还原糖、钾、烟碱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 1 在烤烟根系脱氢酶活性试验中,品种K3
针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生长发育特性和栽培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于2004年以抗虫杂交棉H37为材料,在湖南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了3因子旋转回归试验设计。 试验结果表明: 1、密度、施氮量和施钾量3个试验因子对皮棉产量均存在显著的影响,影响效应为密度因子最大,施氮量量次之,施钾量最小。 2、据试验结果,建立皮棉总产量回归方程: (?)=1204.10+150.37x_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烈性家畜传染病,为了制备安全、有效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人们积极探索FMDV转基因植物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植物表达系统生产安全有效的口蹄疫口服疫苗是完全可行的。本实验室已构建了FMDV P1全长基因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并用于转化马铃薯。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寻找影响口蹄疫基因在马铃薯中高效表达的主要因子,对抗性筛选标记和抑制剂进行浓度筛选试验,对不同的
本研究成功地探讨出了一套由大豆未成熟子叶诱导体细胞胚,继而分化成大豆植株的组织培养体系,建立了完备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利用改进的冻融法和电击法将pRdGM-200 双元表达载体导入了农杆菌中,为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提供了载体系统。以10 余个东北地区主栽的大豆品种未成熟子叶和体细胞胚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法,将抗逆相关GM 基因和编码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全长基因P1 导入大豆基因组中
土壤盐碱化是世界上限制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严重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短芒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ium(Trin.)Link)是禾本科大麦属中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野大麦,具有较高的耐盐碱特性。因此,培育具有耐盐碱特性的短芒大麦新品种对开发改良盐碱地和保护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判断诱变育种过程中产生的突变品系是否已稳定的方法主要是田间种植法。原材料经诱变后
本文以缙云山的药用植物绞股蓝为材料,选取5个居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多样性检测和AFLP分子标记来揭示它的遗传多样性。经过实验得到如下结论: (1) 就个体形态特征而言,方差分析显示:在28项形态指标中,共有10项差异显著,仅占总体的35.71%,表明多数形态特征差异不显著。 (2) 营养器官形态特征变异大,繁殖器官形态特征变异较小,相对稳定。 (3) 在个体水平上,聚类分析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