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指导下和苏联模式重工轻农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呈现出以高资源消耗、小农生产和粗放式发展等特点。“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我国城乡差距的制度性原因。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对农村经济增长问题提出严峻考验。在信息时代,这种“二元”特征又表现为城乡“数字鸿沟”的扩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这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当前,信息全球化已经超越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的势头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事情。能否能抓住这个机遇,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问题。因此,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村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从资本运行的角度看,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体系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批判,也是对资本在社会运行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深刻揭示。
本文依据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响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资金投入、科技教育和制度政策等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研究这些因素对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本文在开展规范研究的同时注重实证性的研究。创新之处有两点:一是加入了过去两年中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部分调研成果,作为研究的实证性资料;二是在坚持对经济要素分析的同时,适当借鉴了西方学者的数学工具和模型对科技、劳动力等要素进行分析。
本文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要使“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和“自下而上”的治理路径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对策,文章提出了关于“智能农村”的大胆设想,并论证了实现这一设想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实现“智能农村”的基本方略和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