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社会的和谐,也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道德建设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道德建设,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德建设经验,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平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很大程度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动力保障。30多年的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社会急速转型,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各个领域变化惊人,其变化的速度、范围、强度都是空前的。然而,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显著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缺德、悖德现象。总结当前突出道德问题的表征,并研究导致道德问题的深层原因,揭示道德建设低效的原因,将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当前道德状况和道德形势的认识,明晰道德建设和道德治理的思路和对策,从而提高道德建设实效性,进而有力的推进道德的发展和进步。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顾并总结我国60多年道德建设的历史,并将我国道德建设的历史分为建国头七年的道德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的道德建设、改革开放时期的道德建设、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的道德建设四个部分。第二部分从理论上分析了“道德”、“建设”、“道德建设”、“实效性”,并结合当前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道德建设”、“实效性”以及“道德建设实效性”的内涵作了界定,这也为设定“道德建设”取得实效性的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部分辩证地看待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状况,一方面我国道德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第四部分从忽视道德建设的“顶层设计”,共产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不充分,道德建设的“理论准备”不足三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建设低效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究。第五部分针对我国道德建设的现状,根据我国道德建设低效的原因,从高度重视个人品德建设,充分发挥家庭美德建设的基础作用,将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和强化社会公德建设的保障性功能四个方面,提出了新时期我国道德建设实效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