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食源性的病原菌,能引起人和动物肠胃炎、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疾病的发生。单增李斯特菌为细胞内寄生菌,宿主对它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功能。树突状细胞作为目前发现的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一类抗原提呈细胞,在启动单增李斯特菌T细胞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关于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后机体树突状细胞如何调控T细胞反应的研究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是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不同阶段树突状细胞与T细胞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还缺乏系统性的探讨,因此本文为了探明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机体后不同阶段树突状细胞及效应性细胞在体内的动态变化的相关性及该变化与细菌载量的关系,我们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C57BL/6小鼠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后脾脏及肝脏的细菌载量测定。C57BL/6小鼠感染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第一天后便可在脾脏与肝脏中检到增殖的细菌,在脾脏中,该菌在感染第二天细菌载量快速增加,第三天增加放缓,第四天又快速增加并达到最高值,第五天后细菌载量开始迅速下降。在肝脏中该菌在感染第二天细菌载量快速增加,第三天后增加放缓。感染7天以后部分小鼠脾脏和肝脏已检不到细菌存在。(2)C57BL/6小鼠感染单增李斯特菌不同阶段脾脏中单核细胞比例变化分析。我们对小鼠脾脏中不同感染时间小鼠脾脏中的单核细胞比例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C57BL/6小鼠中在感染单增李斯特菌,第二天单核细胞比例迅速升高,并在第四天时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与脾脏中细菌载量进行对应,发现脾脏中单核细胞在细菌第一个增殖期时,并没有产生增殖,而在细菌第二个增殖时单核细胞比例开始增加。(3)C57BL/6小鼠感染单增李斯特菌不同时期脾脏中树突状细胞比例的变化分析。感染后脾脏中的DC比例随着细菌载量的升高出现迅速降低,在细菌载量开始下降时DC比例开始有一定恢复。在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CD8~+DC亚群感染初期细胞比例开始下降,当细菌载量进入第二个增殖期时,该亚群比例有所升高,随后又出现下降。而CD8~-DC亚群比例在感染初期无明显变化,但当细菌增殖进入第二次增殖周期时该亚群出现一定升高,并维持在一定比例。(4)C57BL/6小鼠感染单增李斯特菌不同阶段脾脏中CD4~+T细胞、CD8~+T细胞免疫反应变化分析。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初期脾脏中CD4~+T细胞比例会出现迅速下降,随着细菌载量的升高CD4~+T细胞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当细菌载量在脾脏中达到峰值第四天后CD4~+T细胞比例开始迅速升高,CD4~+IFN-γ~+T细胞比例在细菌感染增殖期,该群细胞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当细菌载量达到峰值后CD4~+IFN-γ~+T细胞比例开始显著升高,与CD4~+T细胞比例变化基本同步。同时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脾脏中DC细胞水平变化与CD8~+T细胞水平变化基本保持一致,二者均在细菌感染早期比例产生下降,当细菌载量到达峰值后二者水平随之升高。(5)C57BL/6小鼠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阶段其他效应性细胞水平变化分析。C57BL/6小鼠感染单增李斯特菌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一直下降,NK细胞在感染初期先上升后期开始下降最终维持稳定,B细胞的水平从感染初期到后期无明显变化。(6)单增李斯特氏菌感染不同阶段小鼠肝脏及脾脏病理变化检测。C57BL/6小鼠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后小鼠脾变大,白髓炎症细胞被破坏,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出现坏死,坏死区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消失。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细胞核受挤压偏向一侧,胞质减少,肝细胞明显肿胀,胞质变淡,发生脂肪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