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开始兴起。上世纪九十年代,首个国际“社会责任标准”SA8000被推出,2010年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缩写为ISO)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发布了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026000)。这两套标准均指向了企业或其他组织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其宗旨是确保供应企业的所提供的产品能够符合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在国际贸易中,企业社会责任会沿着国际供应链在国家之间传导,消费者需求观念的转变,使得国际贸易与企业社会责任等道德因素挂钩已成为大势所趋。我国企业扮演的角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出口商,在社会责任这一领域的实践还基本出于起步阶段,因此许多中小出口企业由于劳工标准等因素而频繁遭受贸易纠纷。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缺失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我国企业出口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将对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启示?本文将通过模型分析和理论分析对此展开系统论述。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为国内外文献综述,内容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关系、企业社会责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四个方面。第三部分应用国际供应链多标准决策模型,从国际供应链的角度分析在国际贸易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机制,在模型中国际供应链中的生产商和分销商的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一个综合了利润最大、风险最小、环境保护三个方面经营目标,而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比如提高劳工标准和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等,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环境污染排放,最后通过计算得出在供应链中各参与方的最优决策。针对四种不同的情况对模型进行赋值运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的排放,增加国际供应链中的企业出口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质优价廉的产品。第四部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模型结论对我国企业的启示。文中总结了我国企业在经营和参与国际贸易中的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指出了我国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得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正面效应,我国企业亟需提高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第五部分针对我国企业和政府在应对国际贸易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方面避免和降低对我国企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