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动态断裂韧度温度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SFDS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石的动态断裂性能与加载条件、环境温度密切相关。工程实践中岩石类材料环境温度不同,呈现的断裂破坏往往也各异,因此,深入研究温度对岩石类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索岩石在不同温度下的动态断裂韧度,对结构的安全设计,防止岩石断裂、破碎、滑移、流变、爆裂等破坏性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Central Cracked Circular Disk-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CCCD-SHPB)测试原理,采用平台巴西圆盘开展温度对岩石类材料动态断裂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通过控制加载脉冲幅值,使得所有测试试件的加载速率基本一致,仅改变试件测试的环境温度,实现了岩石类材料在同一加载速率、不同温度下的动态断裂实验,进而开展岩石材料动态断裂韧度的温度相关性研究。通过推广准静态条件下中心裂纹圆盘试件应力强度因子公式,获得中心裂纹圆盘试件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计算表达式,以试件两端平均载荷的最大值P max所对应的时间为裂纹起裂时间,将P max代入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公式计算动态断裂韧度KId。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处于10-100。C时,动态断裂韧度KId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步下降,近似呈线性关系。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实测的载荷作为模拟载荷建立动态有限元分析模型,求解中心裂纹圆盘试件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近场解和远场解。结果表明试件的远场解和裂纹尖端处的近场解比较吻合,从而验证了依据推广后的中心裂纹园盘试件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公式计算岩石动态断裂韧度的可靠性。本文研究的岩石试件分别采用黑色花岗岩和白色花岗岩二种材料。对于黑色花岗岩材料的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加载速率为139250(Mpa·m1/2s-1)左右、环境温度处于10-100。C区间时,断裂韧度KId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步降低,从8.0(Mpa·m1/2)近似线性下降至6.5(Mpa·m1/2);对于白色花岗岩材料的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加载速率为101144(Mpa·m1/2s-1)左右、环境温度处于10-100。C时,断裂韧度KId也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步降低,即从5.7(Mpa·m1/2)近似线性下降至4.5(Mpa·m1/2)。
其他文献
在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然而其商业化还有待于许多关键技术的进步,找到一种拥有高离子电导率和机械强度的固体电解质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固体电解质膜有较高离子电导的原因在于分布于其中的氧离子空位,然而这些点缺陷严重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同时,固体电解质膜的力学行为又会对氧离子传导的性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因此,本文利用分子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化石能源的消耗,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类迫切需要开发利用新能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为
光束精密调控是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对激光驱动器的基本需求,它是一项装置层面的系统工程.主要介绍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近年来在靶面光强控制、脉冲波形
在求解二维浸入式有限求解电磁场问题时,对于仿真区域通常采用三角形单元或四边形单元,为了保证计算的精确度,往往要将仿真区域划分的非常细,如果对整个区域都进行划分,至少
本文首先分析了雷电的产生、雷电流参数以及雷击输电线路发生闪络的机理和特征,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有关国家标准设计了雷电测量装置的关键参数;在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目前正在工程实际中使用的测量方法进行比较,确定了输电线路雷击闪络电流测量的设计方案。根据雷击输电线路闪络电流的特性和测量要求,设计并制作了相应的测量装置硬件板卡;应用MAPLAB集成开发环境对数据采集以及串行通信等底层软件进行了开发
露天矿开采必然会留下大量无法采出的端帮压煤,井工开采是回收端帮压煤有效方法之一。端帮压煤井工开采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不同于传统井工开采,其覆岩运动会引起露天矿边坡坍塌、滑移、地表塌陷等灾害事故。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与手段,对端帮压煤井工开采工作面覆岩运动结构形态、矿压规律及端帮坡体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建立了端帮压煤井工开采覆岩变形与运动分析的Winkler弹
学位
超强超短激光的发展与应用是国际激光科技的最新前沿与竞争重点领域.当前,超强超短激光正处于取得重大科技突破和开拓重大应用的关键阶段.而中国科学家可望在此领域取得重大
期刊
近年来,恐怖袭击和突发性群体事件不断挑战城市的防御底线,公共安全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传统的视频监控主要依赖于人工监控,费时费力且效率低,智能视频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