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复合静注氟比洛芬酯及雷莫司琼对剖宫产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择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100例初产妇,ASAⅠ~Ⅱ级,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将产妇随机均分为四组,即MC、FM、LM、FLM。为了观察术后疼痛情况,将四小组合并分为两大组,非氟比洛芬酯组(MC+LM,50例)及氟比洛芬酯组(FM+FLM,50例)。为了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将四小组合并分为另两大组,非雷莫司琼组(MC+FM,50例)及雷莫司琼组(LM+FLM,50例)。胎儿娩出脐带央闭时,给予FM氟比洛芬酯5mg侧管静脉滴注,LM雷莫司琼0.3mg侧管静脉滴注,FLM依照前两组给药方法和剂量同时给予氟比洛芬酯及雷莫司琼,MC静脉不给药。手术结束前缝合皮下后四组均硬膜外注入吗啡2m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记录产妇术后4h,8h,12h,24h,48h切口痛和宫缩痛情况,需追加镇痛药物的产妇人数及手术结束至第一次追加药物的时间间隔,同时记录产妇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子宫异常出血情况。
结果:
非氟比洛芬酯组与氟比洛芬酯组比较,各随访时点静息状态切口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缩痛VAS评分,各时点氟比洛芬酯组均小于非氟比洛芬酯组,12小时和24小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追加镇痛药物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追加镇痛药物人数,氟比洛芬酯明显少于非氟比洛芬酯组,手术结束至第一次追加镇痛药物时间,氟比洛芬酯组明显长于非氟比洛芬酯组。
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情况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子宫异常出血。
结论:
剖宫产术后,复合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较单纯硬膜外吗啡2mg能明显减轻宫缩痛程度,提高镇痛效果,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复合静注雷莫司琼0.3mg是否可以影响恶心呕吐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