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客观产物。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3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将是老年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由此可见,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和重大民生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面对如此庞大的老龄群体和复杂的老龄化问题,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这里指的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即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及其继承者不断发展的公平正义理论)中找到科学指导,为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提供全新视角和有效途径,是本文的要旨所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角度出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理论渊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追溯,并认真梳理和归纳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关于公平正义的基本观点,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思想脉络和逻辑体系。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分别从市场经济和按劳分配制度下,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对老龄群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保障不力以及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解决老龄化问题缺乏必要的前提和物质基础等三个方面,对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最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要解决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为指导,树立公平正义观念和全面发展意识,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论体系,坚持顶层设计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包括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制度,改革和完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的经济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