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于2004年在我国正式提出,是国家为适应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紧张的形势,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协调利用出台的政策。随着城市化发展该政策不断完善演进,演进过程含括多重目标,受多重动力机制作用。从增减挂钩政策的现有研究来看,主要是对政策的梳理,很少从政策变迁角度对其历史演化的逻辑、内在机制进行深刻剖析。因此,笔者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出发,将增减挂钩政策“放置到时间中去”,研究增减挂钩政策的变迁路径、演化逻辑和动力机制议题,以期为增减挂钩政策的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提出增减挂钩政策历史性和结构性双重变迁分析框架。本文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将该理论的两个分析范式放在同一框架中,提出历史性和结构性双重变迁分析框架。(2)全景呈现增减挂钩政策的历史演化过程。结合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划分政策演化过程,总结政策演化的总体特征。(3)基于历史分析范式分析增减挂钩政策变迁的历史逻辑。识别政策变迁路径中的关键节点和路径依赖表现。(4)基于结构分析范式分析增减挂钩政策变迁的结构逻辑。从制度结构、外部环境、行动者行为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影响增减挂钩政策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显示:(1)从整体上看,增减挂钩政策变迁时效渐进与突变并存,表现为“思想萌芽—概念提出—试点改革—推向全国”的改革模式;(2)增减挂钩政策演化轨迹强制与诱致并行,虽然地方政府积极试点,但主要还是依赖于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推进;(3)增减挂钩政策适用范围不断扩展延伸,增减挂钩政策是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思想在时间上的延续,后来又用于腾活农村闲置宅基地,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结合后释放政策红利。(4)从增减挂钩政策的权责关系来看,央地政府互动推进。政策的萌芽、提出到实施环节充满着中央与地方间的互动。本文可能的创新有以下两点:(1)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分析增减挂钩政策是一种新的尝试,为研究增减挂钩政策供理论透镜;(2)构建增减挂钩政策历史性和结构性双重变迁分析框架,综合考量增减挂钩政策变迁过程和动力机制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