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国眼中的唐代中国国家形象研究

来源 :国际关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ai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唐朝时期(618-907年),阿拉伯帝国(大食)与中国展开了密切的交往,两国之间频繁互遣使节,许多阿拉伯人来华经商、传教。在此基础上,阿拉伯人形成了关于唐代中国国家形象的认识。阿拉伯人既重视从宏观视角揭示中国的总体风貌,又出于利益的考虑而从微观视角对中国的一些具体事物关注甚多。在阿拉伯人眼中,唐代的中国经济富庶、物产丰富、疆域辽阔、司法严明、文化开放,他们在著作中毫不掩饰对中国的赞许与肯定。然而,源于对伊斯兰教的尊崇及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阿拉伯人对中国的宗教习俗、伦理道德难以苟同。与此同时,源于条件的限制及利己的考虑,阿拉伯人对中国的形象认知虽然大多是客观准确的,但却也存在诸多夸大、臆造的地方。总的来说,阿拉伯人对中国既赞许又贬斥,着眼的视角既宏观又微观,对中国的认识既含真知灼见又有诸多无稽之谈,可以说,阿拉伯人对唐代中国形象的认知呈现出一种二重性特征。之所以阿拉伯人会形成这种二重性的中国形象,既有技术条件落后的原因,也有认知不够理性的缘故,更有利益、文化水火难容的情由。对阿拉伯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看到,国家形象的认知虽主要依赖于国家实力,但却也依赖于人为的塑造。为了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国家形象,我们必须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正确理解他国民众的利益与诉求,扫清国家形象塑造道路上的障碍,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国家形象的塑造工作。
其他文献
近些年环保问题受世界瞩目,化石能源作为第一大碳排放源且储量有限,因此站上了风口浪尖。而新能源清洁、无污染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成了新时代的宠儿。世界各国纷纷在新能源领域进行布局,大力进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我国也不例外,不管从政策上还是资金支持上,都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十足的助力。然而新能源本身具有的一些特性给好不容易发展成熟的电力系统带来了阵痛,新能源出力的不稳定
<正>语文无疑在任何学生时代都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如今新课改的情况下,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甚至在以后高考时会变成180分满分。它是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编等
会议
<正>你拖母校后腿了吗?导读: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跟他所选专业基本没什么关系,那如果大学就学习了相关知识会少走很多弯路。那么问题来
会议
多传感器、多手段检测的信息融合技术在电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提出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和BP算法的故障诊断方法,给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数
<正>"假如一头狮子会说话,我们也不会听懂它说什么。"路德维格·维特根斯坦写道。①这里就有自然和我们之间的那种不同,这个不同难以沟通。然而,我们还是习惯于说,自然对我们
会议
为找出舰船设备的潜在问题或薄弱环节,从而保证舰船的战斗力;以及为避免由于对设备的抗冲击性能不了解即进行冲击试验可能对设备造成的损坏,抗冲击数值模拟分析对于舰用设备是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