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用药特点及其活性成分熊果酸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f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用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肝癌致病因素及临床治疗特点,选择使用频次较高的抗癌中药的活性成分,对其抗Huh-7肝癌细胞作用进行实验研究,为开发新药用于临床抗肝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本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  1.临床研究:收集2004年1月~2014年10月间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住院病例215例,应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统计肝癌患者的临床所用中药等资料,统计用药频次,并对用药进行归类,分析药物的性能等,并对常用中药进行聚类分析找出常用对药。  2.实验研究:(1)通过裸鼠实验观察中药活性成分熊果酸对Huh-7人肝癌细胞移植瘤肿瘤大小的影响。(2)研究熊果酸在体外对以人肝癌细胞株Huh-7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克隆形成、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熊果酸对人Huh-7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熊果酸对人Huh-7肝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PI染色及AnnexinⅤ-FITC凋亡检测盒/PI染色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熊果酸对人Huh-7肝癌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状态的影响;通过细胞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熊果酸对人Huh-7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  1.临床研究:(1)药物应用主要集中在白术、柴胡、大枣、黄芪、甘草、茯苓、陈皮、白芍、半夏、半枝莲、谷芽;(2)按药物类别分类前五位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消食药;(3)补虚药中应用较多的药物依次为白术、大枣、黄芪、甘草、白芍;清热药依次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生地、茵陈、赤芍、黄芩;利水渗湿药依次是茯苓、米仁、田基黄、猪苓、虎杖;理气药依次为陈皮、佛手、枳壳、八月札、大腹皮;消食药依次为谷芽、山楂、麦芽、鸡内金。(4)我院中晚期肝癌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共分为三类,即纯中药治疗,中药联合介入、放化疗,以及综合疗法(即手术后予介入或放化疗治疗并联合使用中药者),综合疗法所用的补虚药频次最多,占补虚药总频次的47.06%;中药联合介入或放化疗治疗的患者应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5)常用对药12组:清热解毒对药猫人参、石见穿与半枝莲、半边莲;清热利湿退黄对药茵陈、栀子;补血凉血对药当归、生地、熟地;补阴对药鳖甲、女贞子;理气对药苏梗、佛手;理气化痰对药半夏、陈皮;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对药柴胡、延胡索、郁金、白芍;益气健脾化湿对药党参、茯苓、猪苓、白术;利水渗湿对药车前子、车前草;消食对药谷芽、麦芽与山楂、六曲;  2.实验研究:(1)从生长曲线可以看出,经不同浓度的熊果酸处理后的Huh-7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平板克隆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熊果酸处理的组别Huh-7细胞的克隆大小和克隆的数目均明显下降;并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浓度为5、10、20μmol/l浓度熊果酸处理48h后,Huh-7细胞周期较之未经熊果酸处理组主要表现为G2/M期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以及G0/G1期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此阻滞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实验显示不同浓度熊果酸均可诱导Huh-7肝癌细胞凋亡,并且熊果酸诱导凋亡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熊果酸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熊果酸能明显抑制Huh-7细胞的侵袭能力,且抑制作用随着熊果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实验显示经熊果酸处理过的裸鼠Huh-7移植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  结论:(1)中晚期肝癌患者中医临床用药以扶正之补虚药最多,而祛邪抗癌以清热药最多;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以中药联合介入和(或)放化疗治疗为主,此类患者湿热内蕴证明显,治疗时以清热药使用最多。  (2)大多清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清热药中清热解毒药占62.72%,其中使用较频繁的药物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见穿等。  (3)使用频数较多的清热解毒类抗肝癌中药的活性成分熊果酸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及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达到抑制肝癌细胞Huh-7生长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观察穴位贴敷与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
本文总结了舌象形成机制,研究进展及其与消化系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得出舌象与消化系疾病关系密切,一方面不同消化系疾病舌象分布不同,另一方面不同症候舌象分布不同。在此基础上
该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温肾泄浊汤对CRF脾肾阳虚、湿浊瘀阻证患者血ET、尿IL-6、脂质代谢紊乱、肾功能和临床症状等指标的影响,探讨该方向可能的疗效机制,为该方的进一步应用提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对湿热内蕴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半随机分成两组,茵陈蒿汤试验组和地塞米松对照组各30例;观
期刊
目的:通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型,研究不同中医证型与CRP、PCT、FIB、IL-2、IL-8、TNF-α等炎症指标之间的关系,探索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气阴两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