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叶片杂色基因初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蓝型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植物油供给60%依赖进口的背景下,提高甘蓝型油菜单产和总产对于食用植物安全供给意义重大。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其发育对植物产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植物杂色突变体叶绿体发育存在缺陷,是研究叶绿体发育分子机理的理想材料,解析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理也将为作物高产的理论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杂色突变体ZY-4和ZY-8为研究对象,对两个突变体中控制叶片杂色性状的基因进行了遗传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主要取得以下研究结果:
  1.表型及细胞学观察:两个杂色突变体新叶杂色,叶片生长过程中逐渐转绿。大田播种条件下,ZY-4叶片的白色部分占叶片面积比例高于ZY-8。两个突变体叶片绿色区域中的细胞含有正常的叶绿体,而白色区域中的细胞含有结构异常的质体。ZY-4叶绿素含量与叶黄素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于ZS11,达到显著水平;ZY-8绿素含量与ZS11相比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2.分别在ZS11、ZY-4、ZY-8幼苗出土后五个不同时期和部位(7DAS子叶、7DAS生长点、9DAS第一片真叶、11DAS第一片真叶、13DAS第一片真叶)进行表型观察和叶绿体透射电镜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子叶叶绿体发育受阻,真叶发育初期9DAS出现杂色表型,细胞学观察发现杂色部位细胞的叶绿体生物发生过程受阻。
  3.遗传定位分析:ZY-4和ZY-8分别与ZS11构建轮回群体,第二代后轮回亲本为分离群体中杂色单株,对两个来自ZY-4和ZS11的轮回群体BY137、BY142,和一个来自ZY-8和ZS11的轮回群体BY56进行遗传分析发现,三个群体中正常绿色植株与杂色植株符合1∶1的分离比,群体中杂色表型受到一对隐性核基因的控制。三个群体各自构建3个正常池与3个杂色池,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结合油菜60K芯片扫描SNP进行基因的初定位。在BY137、BY142、BY56中各定位到一个位点,分别位于C04染色体36-37Mb、A08染色体10-15Mb、A08染色体11-12Mb区段。因此推测:ZY-4中存在两个位点(C04,A08)控制杂色表型,其中一个位点(A08)与ZY-8控制杂色表型的基因等位。
  4.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对五个时期的幼苗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ZY-4和ZY-8与ZS11分别有21,379和20,322个差异表达基因,ZY-4中有3199个持续下调表达差异基因,1349个持续上调表达差异基因;ZY-8中有3104个持续下调表达差异基因,1420个持续上调表达差异基因。对ZY-4、ZY-8和ZS11幼苗五个发育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ZY-4和ZY-8中光合作用和蛋白质翻译过程相较于ZS11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但两个突变体之间在免疫系统与应激反应过程中存在许多差异。对相关差异通路中的差异基因转录水平分析发现,光合作用基因在两个突变体中都被严重的抑制,早期叶绿体发育所需的翻译基因持续表达,这是转录水平叶绿体发育受阻的表现。在免疫系统相关基因中,降解氧化蛋白的蛋白酶基因及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紊乱,说明两个杂色突变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叶绿体反馈信号基因及其下游基因在两个突变体中呈现不同的调节方式,进一步说明ZY-4和ZY-8中由于叶绿体结构的破坏造成氧化应激。ROS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在五个幼苗时期,ZY-4和ZY-8叶片中总ROS含量始终较低,却出现氧化应激的表型,说明ZY-4和ZY-8叶绿体的氧化损伤并不是ROS积累直接造成的。
  5.候选基因分析:通过对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转录分析发现,在两个突变体中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基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表达模式的紊乱,上下游基因之间不能协同表达,推测ZY-4与ZY-8表型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受阻有关。结合初步定位信息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定位区段中基因表达情况,筛选候选基因。结合拟南芥中同源基因功能注释,发现与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3 )同源基因BnaA08g17160D和BnaA08g17170D很可能是ZY-4和ZY-8中杂色的突变位点。
其他文献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会通过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光合碳向土壤中的输送及土壤有机碳转化,这势必会对土壤碳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可能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然而,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我国玉米种植区的土壤质量及生产力将产生怎样的交互影响尚未确定,这需要将调控作物生理功能的转录组表达与气候变化下的作物生长建立联系,并从光合碳向土壤有机碳库分配和不同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方面进行解
学位
炸荚也称为裂荚,是指作物收获之前,荚果沿着腹缝线和背缝线裂开,使种子散播的现象。抗炸荚性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和生理生化反应共同发生的过程,荚皮腹缝线及其解剖结构与炸荚的发生密切相关。菜用大豆在制种时炸荚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菜用大豆产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两年的大田试验,对94份普通大豆品种、30份菜用大豆品种和16份小粒大豆品种进行了炸荚表型鉴定和分类,探究了易炸荚大豆品种的表型综合征。并根据田间试验
学位
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植物蛋白来源,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病害的发生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研究大豆抗病机理对于培育抗病大豆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与自身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植物免疫系统由两个主要的免疫反应组成,微生物模式触发免疫(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PTI)和效应因子触发免疫(effector-
学位
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Zucc.)蔓生缠绕生长的茎形态变为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直立向上生长形态是大豆驯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直立的形态不仅提高了种植密度和群体产量,也极大地方便田间管理和采收。然而大豆蔓生缠绕生长变为直立向上生长分子机制迄今为止还不是很清楚。在本论文中我们从栽培品种突变体库中分离鉴定了大豆茎缠绕突变体sc3755,通过遗传定
学位
在高等植物中,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进行光合作作用,为植物的生长发育供给能量。当叶片中的叶绿体发育受阻、叶绿体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发生变化,叶片会出现异常叶色的突变表型,进而影响产量。在水稻中,叶色突变体的发掘为叶绿体合成和降解,以及叶绿体发育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宝贵材料,同时也为杂交制种、观赏稻育种和生产实践提供了更多种质资源。本研究中,我们通过EMS诱变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WYJ7)获得了两个水稻叶
学位
玉米叶面积是产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叶宽是叶面积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光合作用的光捕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正向遗传学对玉米核心自交系中控制叶宽相关基因的遗传机制研究和克隆,对核心自交系的改良和耐密高产玉米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前期对玉米棒三叶叶型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初步定位的基础上,利用以掖478为轮回亲本和齐319构建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
学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此外,油菜也是重要的蛋白质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菜籽油约占我国食用植物油总量的55%,是我国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来源。但是,作为食用油消费大国,我国的食用油自给率严重不足,因此提高油菜产量和产油量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组前期通过油菜全长cDNA过表达基因捕获(Full-length cDNA over-exp
油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大豆、油菜、花生、向日葵)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甘蓝型油菜因其高产和强抗病性而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生育期作为作物生长发育特性的综合标志,是油菜重要的农艺性状。选育生育期适当的油菜早熟品种,使油菜生长后期避开高温高湿天气是我国油菜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了探索甘蓝型油菜生育期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油菜早熟新品种
水分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全球土地总面积的1/3以上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1/2。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等方面。目前,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的严重威胁之一。因此,研究植物干旱胁迫应答的分子机理,能够为我国植被覆盖和农作物水分利用率提高,农作物抗旱性改善,旱地农作物品质的提高和产量的增长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为深入探究作物响应干旱胁迫
学位
蜡质层作为植物与环境直接接触的一道屏障,在植物抵御逆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皮蜡质的有无既可以作为一种形态学标记应用于育种,也可以作为作物抗性育种的选育目标。但蜡质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为油菜蜡质组分的遗传改良及以此为基础的抗逆育种带来了挑战。本研究对两个甘蓝型油菜光叶突变体Nillaglossy2(ngl2)和zs11-e进行了遗传分析,发现ngl2光叶表型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而zs11-e光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