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以来,我国软件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年均增长速度接近40%。产业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显著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相继开发成功,在办公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方面也相继取得突破。通过技术创新,很多软件企业开始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不仅增强了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同时提高了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与软件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软件产业总体规模还偏小,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龙头企业等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更加凸显。对于众多中小软件企业来说,面临着市场环境日趋恶劣、管理能力低下、分工不合理、技术创新支持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等等问题。如何在生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最终脱颖而出是诸多中小软件企业所要考虑的。本文力求在前人已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了调研访谈、理论分析和案例剖析等方法。目前我国中小软件企业主要有基础软件服务提供商、应用软件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综合软件服务商、软件外包服务商等五种成长模式。而应用软件服务以行业应用为主。不同成长模式下企业的成长战略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主要依据动态能力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从市场竞争、组织管理、技术学习创新、企业融资四个方面对中小型的应用软件提供商的成长战略进行分析和探讨。不管什么模式下的软件企业,其成长会受所服务行业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市场需求变化、软件业态、企业发展战略、企业自身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市场环境日益动态化,技术创新速度加速,本文认为,企业必须认识到内外环境的动态变化,而将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成长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发展和更新各种能力以适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