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正面临着水系没落的现状,大量的保护修复工作也在进行之中,但在同时,规划设计者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修复水系?修复的意义何在?如何去修复?这些问题都需在设计之前得到认知。本文希望引入现象学的场所精神思想,从场所精神的角度去理解历史水系中河街的历史信息传递过程,解决“为什么要修复”及“修复的意义”这些问题,给历史水系的保护提供一个理论层次的分析方法。为了修复而还原或者为了现代化进程而全部填埋,这样的做法会丧失人性化的立场和地域的特色,因此最后本文将在批判地域主义的思想下进行实践探索。 论文主要分为理论论述和实际案例两大部分:第一章首先对慈城的水系历史进行梳理,对河街的历史概况和整体背景进行叙述,这部分以历史资料为主。第二章用舒尔茨的“场所精神”理论分析河街的历史场所,从场所的构成、特征等方面入手,运用历史图片及现状图片与其它城市进行对比。在第二章建立的场所概念的基础上,第三章重点在于分析河街的场所精神。因为场所精神是个相对抽象的哲学概念,这一章从人的经历、认同性和场所记忆等方面入手,辅以实际的调研和问卷调查,将理论同对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实践案例,通过对慈城东北片区的铺地和河道复原设计,探讨如何在历史城市水系的保护设计中继续将场所的精神传递下去,不至于陷入盲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