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一般的思维、感受和行为模式准确的自我知觉,以及对他人如何理解这些模式的觉知。以往研究表明内省和他人反馈是自我认识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方法上的限制,很难找到合适的行为标准和相应人格特质相匹配,因此很难从准确性上进行判断。另外,认识自我与认识他人在准确性上具有不对称性。在人格判断中,对于具有效价的人格特质,他人往往比自己更了解;在高观察度特质上,他人比自己更占优势,而在低观察度特质上自己比他人更占优势。所以有必要在特质观察性和特质效价上进行分类研究。最后,我们自己的很多方面都隐藏在意识之下,因为只要在意识状态下就会存在动机。因此,自我防御性动机限制了内省在追求自我认识上的有效性。资源管理理论(mood-as-a-resource)假设积极情绪可以作为缓冲器来应对消极信息所带来的情绪代价,使人们关注于可以从信息中获取的知识。因此,积极情绪也许是降低自我防御性动机提高内省有效性的理想方法。基于以上问题,在实验一中采用积极和消极特质形容词,运用ERP技术考察在时间进程中对内省过程和他人反馈过程注意资源的分配,分别在积极人格特质和消极人格特质上,对自我认识的主要途径进行探讨;在实验二中同样运用ERP技术考察在时间进程中对内省过程和他人反馈过程注意资源分配的差异,分别在高观察度人格特质形容词和低观察度人格特质形容词上,进一步探讨自我认识的主要途径;在实验三中采用行为学方法,探讨积极情绪是否可以降低自我防御性动机。实验一,从黄希庭(1992)所建立的562个人格特质形容词词库中选取336个人格特质形容词(积极/消极)作为实验材料。被试有四个任务,评估这些形容词(积极/消极)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自己;评估这些形容词(积极/消极)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刘翔;评估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同学对你的评价(积极/消极);评估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同学对刘翔的评价(积极/消极)。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分别记录两种途径下大脑的激活情况。结果发现,他人对自己的积极反馈比自己对自己的积极评价诱发了更大的P2波幅;另外,他人对自己的消极反馈比自己对自己的消极评价诱发了更大的LPC波幅。实验二,从前期收集的词语中筛选出120个高观察度的特质形容词和120个低观察度的特质形容词作为实验材料,并在好恶度上进行匹配。被试需要完成两个任务,评估这些形容词(高观察度/低观察度)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自己;评估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同学对你的评价(高观察度/低观察度)。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分别记录两种途径下大脑的激活情况。结果发现,在高观察度特质上,他人对自己的反馈比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诱发了更大的LPC波幅,而在低观察度特质上并没有发现任何显著差异。实验三,依次采用视频、回忆和音乐和三种方式来启动被试的情绪(积极/消极/中性)。同样从黄希庭(1992)所建立的562个人格特质形容词词库中选取160个人格特质形容词(积极/消极)作为任务阶段的实验材料。在任务阶段,要求被试评估这些形容词(积极/消极)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自己,并记录被试评价特质形容词的符合情况。结果表明,对于消极特质来说,积极情绪启动组比中性情绪启动组对特质的符合程度评价更高,即接受程度更高;但是在消极情绪启动组和中性情绪启动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显著。本研究表明,无论在积极和消极人格特质上还是在高观察度人格特质上,人们都会分配更多的注意资源在他人反馈这一过程中,因此他人反馈可能是自我认识的主要途径,并且自我认识受到特质类型的影响;积极情绪可以降低自我防御动机,所以有可能作为提高内省有效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