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注重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教师侧重于对他们的思维进行简单、机械的训练,以期能够在不断地练习中,使学生获得应试能力的提高并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而对于学生身体的体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等则很少予以积极关注。自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对课程内容和目标、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评价方法和目的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以及在合作、自主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中注意到了对学生身体主体性的发挥,关注到了学生实际的身体体验,为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后的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身体体验如何?仍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通过何种方式去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思考。针对这些问题,出于对小学生语文课堂体验的关注、探讨身体现象学对于教学认识论指导与完善等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者选择身体现象学作为理论指导,对小学生语文课堂的体验进行了研究。本文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某小学某班的一位语文教师和全体学生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并就相关问题对其进行了访谈。研究者以学生课堂体验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选择“小学生积极的与消极的教学体验”、“小学生被关注的与被忽视的学习自主性体验”、“小学生内生外成的与形式化的情感体验”、“小学生自发式的与被动式的学习态度体验”为体验观测点,并将搜集到的资料按此逻辑框架进行了整理、分类、编码和归档。同时,研究者在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对资料进行了层层剥离和提取,并且在理论和资料之间不断来回穿梭。通过此次研究,研究中笔者发现虽然学生的身体感受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得到教师的积极关注,但是从总体来看学生的课堂体验依旧是欠缺的,教师更侧重于对学生心灵单一的、机械的训练。究其原因,教师遵循“身心二元”的教学认识论是关键因素,这一因素导致了教师将学生的身体与心灵割裂开来,重“心灵”而轻“身体”:教师重视对小学生心灵的单方面训练,而轻视他们的身体体验。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议:“身心一元论”对小学生语文课堂的重新建构,即通过关注学生以身体为中介的知觉、拓展学生的知觉通道,以实现小学生以身体为中介的知觉拓展;通过关注学生身体的主体性并运用相应的手段,以实现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身体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