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NCEP、JRA-55、CRU等再分析资料,研究了1961-2010年欧亚大陆春、夏季地表热力的变化情况,以及东亚夏季风的年际、年代际变化情况,并讨论了两者的关系,结论如下: (1)欧亚大陆春季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平行,温度随纬线从赤道往北逐渐降低。整个大陆基本呈现增暖趋势,南部小范围有变冷趋势,北部增暖幅度大于南部。地表温度表现为横跨欧亚大陆尺度的南北反相变化特征,时间序列存在年代际转折。 (2)欧亚大陆上夏季温度分布特征与春季基本一致。整个大陆呈现增暖趋势,在贝加尔湖地区有一个增暖大值中心。时空分布特点为整个欧亚大陆基本是负值区,西南小范围地区有两个正值区,时间系数存在年代际转折。 (3)东亚夏季风指数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季风指数年代际变化明显,反映了东亚夏季风强弱的整体一致型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第一模态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高指数年,整个东亚区域夏季风活动整体偏强,华北、东北地区降水显著偏多,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降水偏少。第二类季风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反映的是东亚夏季风强弱的南北反相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第二模态相对应。高指数年,我国东南地区夏季风偏弱,东北部夏季风偏强;我国东北地区,华南地区降水增多,长江流域降水显著减少。 (4)欧亚大陆春季地表温度只与第一类东亚夏季风指数存在显著关系。热力关键区为:欧亚大陆东北部区域、青藏高原区域,可以用EOF第一模态时间系数代表关键区拟合的时间序列。当T1为正值,欧亚大陆北部空气柱偏冷,从近地面层开始,变成低压中心,因而整个东亚大陆受气旋东侧的偏南气流控制,夏季风偏强。 (5)欧亚大陆夏季地表温度与两类东亚夏季风指数都存在显著关系,与第二类东亚夏季风指数相联系的夏季热力关键区为:鄂霍次克海左侧区域。当T2为负值,鄂霍次克海附近偏冷,该地区从近地面层开始为低压中心,使得鄂霍次克阻高偏弱,有利于副高北进,因而我国北方夏季风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