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大陆春、夏季地表热力的异常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aohon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NCEP、JRA-55、CRU等再分析资料,研究了1961-2010年欧亚大陆春、夏季地表热力的变化情况,以及东亚夏季风的年际、年代际变化情况,并讨论了两者的关系,结论如下:  (1)欧亚大陆春季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平行,温度随纬线从赤道往北逐渐降低。整个大陆基本呈现增暖趋势,南部小范围有变冷趋势,北部增暖幅度大于南部。地表温度表现为横跨欧亚大陆尺度的南北反相变化特征,时间序列存在年代际转折。  (2)欧亚大陆上夏季温度分布特征与春季基本一致。整个大陆呈现增暖趋势,在贝加尔湖地区有一个增暖大值中心。时空分布特点为整个欧亚大陆基本是负值区,西南小范围地区有两个正值区,时间系数存在年代际转折。  (3)东亚夏季风指数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季风指数年代际变化明显,反映了东亚夏季风强弱的整体一致型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第一模态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高指数年,整个东亚区域夏季风活动整体偏强,华北、东北地区降水显著偏多,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降水偏少。第二类季风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反映的是东亚夏季风强弱的南北反相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第二模态相对应。高指数年,我国东南地区夏季风偏弱,东北部夏季风偏强;我国东北地区,华南地区降水增多,长江流域降水显著减少。  (4)欧亚大陆春季地表温度只与第一类东亚夏季风指数存在显著关系。热力关键区为:欧亚大陆东北部区域、青藏高原区域,可以用EOF第一模态时间系数代表关键区拟合的时间序列。当T1为正值,欧亚大陆北部空气柱偏冷,从近地面层开始,变成低压中心,因而整个东亚大陆受气旋东侧的偏南气流控制,夏季风偏强。  (5)欧亚大陆夏季地表温度与两类东亚夏季风指数都存在显著关系,与第二类东亚夏季风指数相联系的夏季热力关键区为:鄂霍次克海左侧区域。当T2为负值,鄂霍次克海附近偏冷,该地区从近地面层开始为低压中心,使得鄂霍次克阻高偏弱,有利于副高北进,因而我国北方夏季风偏强。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分析了硫酸盐气溶胶在东亚地区的辐射强迫作用,探讨了可能导致的对区域气候的影响。首次引入了2006年streets的人为气溶胶排放源资料,并引入了间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 Socialis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全区7个市县(区)建立了11个基层党员教育示范联系点,党员教育对象为1590 In accordanc
推行村民自治,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现在,农民民主意识增强了,要求民主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共同致富的愿望日趋强烈。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首先,我们重点抓了村
广播电视传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传递新闻事件,沟通心灵感受。感受的真实,往往与传者的经历与体验相关。表达的真实一定基于感受的真实,而感受的真实却不能等同于表达的真实。
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亚洲夏季风的演变规律变得更为复杂,而青藏高原的热力强迫作用是季风区天气气候变异的重要影响因子。相较于大气环流模式,区域气候模式拥有更高的分辨率、更
陆面过程模式是研究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及与之相关的天气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之一。由于观测数据和科学认知水平的局限,现行的陆面过程模式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所有的下垫面类
该文利用兰州和民勤两站干年(1995年)、温年(1994年)的5-6月08时和20时气象观测资料,就其形成、发展机制进行了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和热力学诊断分析,并进一步应用中尺度模式M
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成立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新疆新闻出版业在规模、数量和质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取得了很大成绩。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形成了一支由多
随着老干部高龄期和高发病期的到来,老干部身体渐弱的状况逐渐凸现出来,如何做好老干部“双高期”的管理服务工作,让他们真正安享晚年,成为老干部工作者需要重视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