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自2003年诞生以来,就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加,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理财产品以低风险性、高收益性、低认购金额起点、固有的银行信用等特点,迅速从新型金融产品发展成为居民主要的投资工具之一。 理财产品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产物。资金的趋利性促使商业银行主动调整经营业务,扩大理财产品的发行量,来稀释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金融脱媒”的负面影响。但是,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快速崛起,一大批券商、信托和基金等财富管理机构实力不断增强,它们许诺的高收益保证、低门槛限制等优惠条件吸引了大批的普通大众。居民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量投资使理财产品的揽存功能大大弱化,给理财产品的发展增添了极大的挑战。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由固定收益证券和金融衍生品组合而成的新型理财产品,挂钩产品类型多样,具有灵活设计和收益较高的特点,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起步较晚,市场发育不成熟,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产品类型明显趋同,过度强调高收益,对风险的揭示不够,资金运用能力较弱,因此还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我国的市场现状,本文从商业银行内部角度和金融环境外部角度分别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以促进我国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和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入手,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市场环境,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搜集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做了比较全面地分析。通过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进行定价分析和质量评估,最终提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同时在文章的结尾,为普通投资者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提供了一系列的参考建议。